1936年
7月,正始中学毕业;8月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
1940年
7月,上海交通大学毕业。毕业论文《用力学方法证明帕斯卡定理》。9月到租界育英中学教书,兼任教务员。
1941年
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后,育英中学解散。
1946年
1月到上海临时大学郑太朴教授的助教。8月被陈省身招入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为助理员,开始拓扑学研究。夏,报考国民政府教育部主办的留法交换生。
1947年
春,随陈省身至北平清华大学讲学,期间完成证明惠特尼乘积公式和对偶定理。10月动身赴法国留学,到斯特拉斯堡大学,跟随埃瑞斯曼学习。
1948年
受霍普夫(H.Hopf)邀请,到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Zurich Technology University)访问,期间结识江泽涵。
1949年
7月完成博士论文:Sur les classes caractéristiques des structures des fibres spheriques (《论球丛空间结构的示性类》),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与另一位学者的论文共同成书,1952年由厄尔曼出版社出版)。秋天,去巴黎,跟随H.嘉当继续拓扑学研究。参加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研究工作,任Attaché de Recherches(助理研究员)。
1950年
春,证明了Stiefel-Whitney示性类的拓扑不变性,并引进了新的示性类ViX=SqiX,后称为“吴示性类”,提出了公式W=SqV,即“吴公式(第一)”;而后提出了著名的“第二吴公式”使示性类可以计算。他的工作成为示性类研究的分水岭。
1951年
升为CNRS副研究员。7月启程回国,8月到北京,在北京大学数学系任教授。
1952年
12月,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1953年
5月,与陈丕和在上海结婚。本年开始非同伦性拓扑不变量的研究,由此引入示嵌类,并开展复合形嵌入、浸入与同胚的研究。
1956年
5月,与陈建功、程民德教授等应邀参加罗马尼亚(Romania)第四次数学大会。6月赴苏联(Soviet Union)参加第三届全苏数学会议做《论多面体在欧氏空间中的实现》报告。10月,同苏步青教授参加在索菲亚(Sofia)召开的保加利亚(Bulgaria)数学会年会。
1957年
1月,获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自然科学部分)一等奖。3月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9月,赴波兰(Poland)、东德(East Germany)访问。12月,赴法国访问讲学。
1958年
在巴黎大学(Paris University)讲学,系统介绍示嵌类的工作,6月回国。9月起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任教,开始对策论研究。
1959年
年初发表论文《关于博弈论基本定理的一个注记》, 是中国第一个对策论的研究成果。
1960年
9月,负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65届(1960年入学)教学。
1961年
9月参加中国数学学会在顾和园龙王庙召开的会议,讨论学科发展方向,在会上提出关于开展微分拓扑研究的建议。
1963年
秋天在科大主持数学65届设立“几何拓扑专业化”,包括代数几何和代数拓扑,在国内首次讲授代数几何课程。
1965年
7月,赴安徽苏家埠参加“四清”工作队。
1972年
年中,为准备陈省身回国讲学,在数学所组织的讨论班讲授微分几何学基础知识。
1974年
春,开始研究中国古代数学。翌年9月以“顾今用”的笔名,发表论文《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
1977年
春节, 以手算用“吴方法”证明了第一个几何定理,后在《中国科学》发表首篇机器证明论文《初等几何判定问题与机械化证明》。8月,应邓小平邀请参加部分科学和教育工作者座谈会。
1978年
兼任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副主任。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9年
1月,访问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等。4月应邀赴加州大学伯克利(Berkeley)分校参加陈省身退休庆祝会,会上做关于I*函子报告。10月,任中科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至1984年)。秋,在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开设机器证明的课程。
1980年
8月,国内举办首届“双微”会议,任组织委员会主席。
1981年
7月20日在第一次全国数学史学术讨论会上做《古今数学思想》的报告。
1982年
秋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讲学。11月访向西德马克斯-普朗克(Max-Planck)数学研究所。
1983年
赴美国科罗拉多(Calorado)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芝加哥(Chicago)大学,伊利诺伊(Ilinois)大学,休斯顿(Houston)大学访问。
1984年
1月当选为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专著《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基本原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由布莱索(W. W. Bledsoe) 等编辑的Automated Theorem Pro-sing: After 25 Years (《自动推理证明: 25 年回顾》)出版,收录吴文俊的奠基性论文,其机械化数学思想在国际上得到广泛传播。1985年10月组织刘微数学讨论班。
1986年
6月,赴美访问;参加在加拿大的滑铁卢大学所举行的符号与代数计算研讨会(SYMSAC)。
1987年
5月访问东德,参加菜比锡Eurocal’87 (欧洲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协会)会议。7月访问意大利卡塔尼亚(Catania) 大学,参加数学自动推理国际会议。10月访问加拿大(Canada),参加国际符号与代数计算会议。
1988年
7月参加美国伊萨卡(Ithaca)的代数几何演算( Algorithmic Aspect of Geometry and Algebra)国际会议,做报告。9月参加巴黎Thom纪念会,并做报告A Constructive Theory of Algebraic Differential Geometry and its Application (《代数微分几何及其应用》)。到法国斯特拉斯堡( Strasbourg)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和西德哥廷根(Goettingen) 大学进行学术访问。
1990年
3月到加拿大蒙特利尔(Montreal) 大学学术访问。5月访问苏联,在杜布纳(Dubna)参加“物理科学中的计算机代数”国际会议。8月参加在香港召开的首届亚洲数学大会,做《方程求解与定理求证》(Equations-Solving and Theorem Proving:Zero-Set Formulation and ldeal Formulation)的报告。10月赴美国洛杉矶微积分几何暑期学校,为陈省身教授祝寿。8月国家科委拨专款100万元,成立中科院系统科学研究所数学机械化研究中心,任中心主任(至1999年)。
1991年
1月到美国马里兰(Maryland)大学系统研究中心访问,并参加几何与学习工作会议。2月到美国杜克(Duke)大学学术访问。4月去格勒诺布尔(Grenoble)参加计算机设计与工程(CDE)会议。到巴黎,对法国高等科学研究院(IHES)、巴黎第VII大学、综合工科学校进行学术访问。8月南开大学数学所举办第一届全国计算机数学学术年会,由吴文俊与胡国定共同主持“数学机械化研讨会”。
1992年
7月与程民德共同主持在北京举行的数学机械化国际会议(IWMM’92),会议论文集后由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s (国际学术出版社)出版。8月赴奥地利参加AAGR,对RISC(约输·开普勒林茨大学符号计算研究所)研究所进行学术访问。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并赴科威特接受1990年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的颁奖。国家攀登计划项目“机器证明及其应用"获得通过,吴文俊任首席专家。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主任(至1996年月)。
1993年
3月随科学家代表团访问台湾,10月去韩国庆北大学几何拓扑研究所访问。荣获1993年度陈嘉庚数理科学奖。
1994年
2月国家攀登计划项目“机器证明及其应用”项目在北京召开了执行第一年的汇报、检查、交流会,会议结束时,吴文俊做了总结报告。7月与石赫去威海研究生数学暑期学校主持数学机械化暑期讲习班。8月22日荣获首届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
1995年
5月接受香港城市大学名誉博士学位。5月去美国阿尔伯克基(Albuquerque)参加计算机代数应用学术会议。8月参加由中日联合举办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亚洲计算机数学研讨会”(ASCM'95),吴文俊任会议主席,并在会上做了《多项式方程组求解的特征列法及其应用》的学术报告。12月,去新加坡(Singapore)参加第一届亚洲数学科技会议,作《几何问题求解及其现实意义》的大会报告。开始担任“数学天元基金学术”领导小组组长。
1996年
攀登项目“机器证明及其应用”验收通过,并获准延续,更名为“数学机械化及其应用”,吴仍任首席专家。任天元基金领导小组组长(接替原组长程民德教授)。著作《吴文俊论数学机械化》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7年
6月赴伯克利(Berkeley),参加北美青年数学家学术会议。荣获厄布朗(Herbrand)自动推理杰出成就奖。7月赴澳大利亚汤斯维尔(Townsvile) 参加自动演绎(CADE)一14国际会议,并接受自动推理的最高奖厄布朗Herbrand奖颁奖;访问堪培拉(Canberra)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1998年
8月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几何自动推理研讨班(ADG'98)做了题为《几何定理自动证明和几何问题自动求解》的学术报告。参加中日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亚洲计算机数学国际会议(兰州)。“数学机械化与自动推理平台”首批入选“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973”),吴任学术指导。著作Mathematics Mechanization: Geometry Theorem Proving, Geometry Problem-Solving and Polynomial Equation-Solving(《数学机械化:几何证明,几何问题和多项式方程求解》)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吴1997年以来关于数学机械化的工作总结。
1999年
5月23日在北京举行“数学与数学机械化研讨会”,并庆祝吴文俊八十寿辰。
2000年
1月在澳门举行的“数学及其在文明中的作用”国际会议上做题为A tentative Comparatives Study of Mathematics in Ancient China and Ancient Greece (《古代中国和古希腊数学的比较研究》)的邀请报告。9月到10月,参加在瑞士苏黎世举行的第三届“几何自动推理研讨班”(ADG’2000),做《多项式方程组求解及其应用》的特邀报告。参加在法国巴黎学术交流会,做题为Global Optimization and is Applications (《全局优化及其应用》)的报告。论文集Mathematics Mechanization(《数学机械化》)由Kluwer Academic Publishes出版。
2001年
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月19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授奖大会。2月访问德国马克斯一普朗克(Max-Planc)数学研究所。9月参加中国科协在长春举行的2001年学术年会,做大会报告,题为《脑力劳动机械化与科学技术现代化》。在上海现代数学国际会议上做大会邀请报告On Algebraic Differential Geometry and Algebra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代数微分几何和代数微分方程》)。出席在香港举行的第九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做大会邀请报告,题为On Some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Chinese Mathematics(《中国古代数学的一些特点》)。10月访问香港城市大学。在天津南开大学数学所举行的“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数学”学术报告会做报告:《21世纪的中国数学》。12月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第四届理事会指导委员会名誉主席。
2002年
8月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ICM' 2002)在北京举行,吴文俊担任大会主席,并致开幕词。做ICM’2002的分组报告:《中国古算与实数系统》。9月应香港风凰电视台邀请,在清华大学做演讲:《计算机时代的中国数学》。
2003年
1月在“数学机械化软件研讨会”上做《计算机时代的脑力劳动机械化与数学机械化》的报告。
2004年
5月出席在上海举办的“第六届国际数学机械化研讨会”(IWMM6)。在上海复旦大学做报告: 《计算机时代的东方数学》。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吴文俊家中看望。
2005年
7月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国际符号和代数计算会议(ISSAC’2005),做邀请报告Finite Kernel Theorem and Applications(《有限核定理及应用》)。参加第22届科学史国际会,致开幕词,并做题为On the Development of Real Number System in Ancient China (《中国古代实数系统的发展》)的报告。12月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第五届理事会指导委员会名誉主席。
2006年
6月获得第三届邵逸夫奖数学奖。9月在香港接受第三届邵逸夫奖数学奖颁奖。
2008年
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到吴文俊家看望。
2009年
5月10-12日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在北京召开了“庆祝吴文俊院士九十华诞暨数学机械化国际学术研讨会(ICMM)”。7月获得全国侨界“十杰”荣誉称号。
2010年
5月4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吴文俊、金恰源、王永志和叶笃正小行星命名仪式在京举行。8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看望吴文俊。4月由姜伯驹、李邦河、高小山、李文林主编的《吴文俊与中国数学》由八方文化创作室出版。8月担任第六届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会名誉理事长。
2011年
1月6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正式设立主办由吴文俊名字命名的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
2017年
5月7日7时21分在京逝世,享年9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