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东莞发生好几起造成人员伤亡的火灾。莞城实验小学的3名小学生为此发明设计了一项建筑物外围逃生项目—智能生命通道。6日上午,2013年东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举行,该智能生命通道获得了此次比赛青少年发明创造类一等奖。
创新大赛青少年展奇才
本次科技创新大赛分为发明创造、科学研究论文、科技实践活动、科幻画等项目。全市约200所学校共有1106件作品参赛。其中,发明创造参赛作品207件,科学论文参赛作品107篇。
学生们的发明创造和研究论文五花八门,从日常的学习、生活及社会现象中入手,不少项目涉及民生、教学、环保等方面的内容。莞城实验小学的朱戈亮及其小伙伴们设计了一套外围逃生通道,这一通道由安全窗、马达、丝杆、蓄电池、报警器等部件组成。平时,每一层的安全窗嵌在楼层内,与外墙平齐。在火灾发生时,温控器监测温度的升高而报警,相关人员按下控制按钮,可以将安全窗伸出楼层外60厘米,上下相连,形成一个外围的逃生通道,便于被困人员由此快速逃生。蓄电池与正常电源的切换,保证了安全通道的电源供应。这一尊重生命的智能设计吸引了不少评委、参观者的赞赏,也一举夺得本次比赛小学组的一等奖。
同样也是为了保护生命,来自东莞可园中学的李昕颖设计了一套智能遥感自动防护电梯。在她的设计中,当电梯发生意外时,超声测速器迅速判断电梯是否下坠失控,轿厢的电磁波接收器接收信号后,对梯井强制制动。同时,梯井底部的气压缓冲器连杠迅速伸出,并为安全气囊充气,实现多重保护。
学生智慧缺乏推广渠道
学生们的智慧能否付诸实践呢?答案是肯定的。
东莞的学生在历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均有不俗作品脱颖而出,进而取得了全省、全国赛的一等奖。一些优秀作品甚至申请了发明专利,被企业“盯上”并运用于实际生产中。
2012年,15岁的学生李凯政发明了一款新型的拉链头,不仅获得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申请了专利,还获得了玫琳凯及美国文具生产商的青睐,该拉链头已经付诸生产,为李凯政带来超过10万元的专利收入。同一年,当时还是高中生的邵梦馨和她的同学一起研究的两步法处理含重金属铬电镀废水及资源化也于今年10月份顺利获批了国家发明专利,最近也有三四家电镀企业与其洽谈,希望获得其专利授权。
其实,“有很多作品的想法非常不错,只是离市场运用还差一点,如果有专业机构进行辅导,完全可以为实践服务。”6日,本次比赛一名评委如是表示。
相对于广州、深圳对于青少年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东莞尚有空间。“深圳不仅几乎承担了青少年申请专利的所有费用,每年的高交会还会专门设立青少年展区,为青少年的发明创造提供一个直接面向全世界的机会。”深圳市宝安区青科协副秘书长周小江如是介绍。
从一份广州市财政局的红头文件得知,仅今年广州市财政就已拨款约3000万元用于教育科普经费,这令东莞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羡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