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紧急情况下,仅靠人类本能难以保证驾驶安全,而科学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却不允许如此多的交通事故发生,所以人工驾驶机器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18日,在由北京海鹰科技情报研究所等单位举办的“海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认为,预计到2030年左右,80%的车辆将是自主行驶的,汽车将变成智能驾驶的终端,人工智能技术将代替驾驶员的感知,确保车辆自主行驶,从而再次改变人类的出行方式。
据他介绍,人工智能专家希望做的自主驾驶应该是没有驾驶员的驾驶,这就像无人机一样,是无人驾驶,也可称为自驾驶。其难点在于研发出与驾驶员一样的机器驾驶脑。而目前以特斯拉为例的自动辅助驾驶系统,要求自动驾驶的时候必须把手放在驾驶盘上,这只能视作辅助驾驶,并不是真正的自动驾驶。
据了解,在驾驶脑研究方面,李德毅的团队目前已经有所进展,他们研发的驾驶脑与下围棋的阿尔法狗一样,拥有学习网络和决策网络,并在2015年与宇通客车合作在郑州到开封的高速路上进行了测试,大客车无人驾驶效果非常好。
李德毅表示,围棋机器人和轮式机器人正发展成为人类的伙伴,机器人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将远远超过计算机和互联网在过去几十年间已经对世界造成的改变,人类如果能够利用机器人提升自身的智慧和能力,机器人一定会让人类自身更智能。
此次“海鹰论坛”以“人工智能与无人装备发展”为主题,来自军工集团、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多个领域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和一线科研人员还探讨了模式识别、智能感知、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在无人装备中的融合应用,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当前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