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704191141586611151
该项目属于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随着移动互联网等技术领域的飞速发展,多媒体等大数据量的业务成为主体,如何提升无线网络对于宽带多媒体业务的支持能力,已成为该领域最具挑战的前沿研究课题。传统方法仅仅从传输技术的角度提高频谱利用率,已遭遇“边际效应”的制约,提升空间有限。
该项目在国家97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下,从分析人类视觉感知的本质特征入手,将媒体计算引入通信系统,使其具有记忆能力,进而析取少量变化的、未知的信息编码传输,便可从根本上降低多媒体业务对网络带宽需求的压力。该项目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5项。主要发明点如下:
1.多媒体信息的分层结构化表征与性能度量。借鉴人类视觉感知机理,提出了多媒体信息至下而上层级式“知识塔”结构的描述方法,构建了内容驱动的视觉感知及其在线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媒体视觉感知失真度量方法,建立了计算复杂度-率-感知失真优化模型,通过优化配置计算和通信资源,将传统面向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的通信优化转变为面向用户体验质量(Quality of Experence,QoE)的通信优化,相关技术提案被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纳。
2.“知识塔”结构下的视频显著性内容预测与降维提取。构建了大规模的视频关注点数据库,建立了视频关注点的空时分布关系,提出了将卷积神经网络与长短时记忆网络相结合的深度学习方法,实现了高精度的视频显著性内容预测,将静态图像的视觉感知模型拓展为视频的动态视觉感知模型,与人类的视觉关注内容吻合;此外,提出了一种基于鲁棒降维的目标提取方法,利用图像二维空间的关联性,实现了低复杂度的显著性区域分离,性能达到当前最好水平。
3.基于先验知识的分层编码传输与场景重建。利用在线学习构建先验的运动模式和纹理特征模型,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分层模型匹配以及加权的分层拉格朗日率-失真优化方法,析取模型参数编码传输,由于模型参数远远小于像素的个数,从而可以大幅降低传输的数据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先验样本的层次化匹配合成方法,以感知失真为优化目标,实现了分层、解耦合的自动场景重建。权威部门测试表明,与传统腾讯视频相比,可降低视频传输的数据量10倍以上。
基于相关技术发明研制的无线专网设备,成功应用于G20杭州峰会期间杭州湾海域的安全监控与应急通信指挥系统建设,为海上社会治安管控提供了有力的信息保障。同时,基于相关技术发明的广播电视发射台站系统解决方案,已批量应用于我国多个省、市和地区,有效节省了传输带宽,为国家“西新工程”广电战略任务的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该技术发明还应用于海防、公安、交通等领域的无线图像传输系统、移动应急指挥平台、移动网络多媒体视频会议等产品中,技术成熟,经济效益过亿元,推广前景广阔。
[责任编辑:陶晓明]
转载申明:中国智能化产业与产品网独家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关键词:
13466647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