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制造机器人需要攻克技术难题。“富士康属于机器人制造领域的‘后起之秀’,并非其专业和特长。此外,制造机器人要受高制造成本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国际也无大规模应用。因此‘百万’的实现得有个过程,究竟三年内能否实现还不好过早下结论。”他说。
但同时,针对富士康实际情况而言,由于其一再创造奇迹,曾创造数个世界第一,所以也不排除它这次在机器人项目上能够做得更好。
富士康晋城工业园区一位人士则分析说,目前,富士康研发出的部分“机械手”已经在晋城工业园区得到应用,但由于尚未完全掌握机器人制造的核心技术,因此数量一时还上不来。
“这些机械手本身是成熟的,它们多从事简单的机械运输、污染环境下作业等工种。尽管机械手的弯转可以达到360度,但仍然达不到人手那样的灵活程度。”
“我国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努力实现最低工资标准年均成长13%以上,职工工资成长15%。成本压力下,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富士康自然会考虑转变生产方式。”富士康早期得益于大陆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但近年来这一优势正在消失。因此企业会从利润最大化出发,降低生产成本以提高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