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供需 > 重点实验室 > 正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封锡盛:机器人井下救援尚需时日

2014年03月18日    来源:中国安全生产网      
1437

在2011年日本核泄漏事故中,机器人参与事故救援的新闻画面让人印象深刻。作为国内水下机器人领域的专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封锡盛表示,目前研制用于核事故救援的防核机器人在我国还是个空白,但是,随着核工业的发展,对于安全的重视程度会越来越高。封锡盛透露,目前核工业排险机器人的方案正在酝酿之中。

在谈及科技成果转化时,封锡盛说,目前,国内水下机器人研究不是由企业提供支持,而是由科研部门来承担,总的来讲,企业需求还比较少。一是技术发展还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用于矿井井下救援,由于情况复杂,机器人的技术水平还不足以适用。二是研制成本高,用于救生的机器人,小型的造价在几十万元,大型的需要上千万元,一般企业难以承担。因此,研发一种经济型的、使用方便的机器人还需要一个过程。

封锡盛表示,科研成果是否成熟,因缺乏衡量尺度,一些企业不敢接手。之前也有煤炭企业有意合作井下救援机器人项目,但最终还是搁浅了。他建议,可以借鉴国外科研成果成熟度分级的办法,制定评定标准,比如做到五级可以出图纸,做到九级可以做样机,这样有了尺度,再交给企业去做,或者再转交给下个单位就有序了。

强化中小企业的科技支撑,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减少安全隐患,是全面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的要求之一。封锡盛委员表示,设立中介机构将中小企业和科研机构有效衔接的做法值得肯定。此外,还需要在国家层面不断完善制度,出台措施,健全科技体制机制。

[责任编辑:]
转载申明:中国智能化产业与产品网独家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关键词: 机器人,中国工程院

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010-57188978
投稿:zgznhcy@ciiip.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劲松南路1号
网址:www.ciiip.com
关于我们
加为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