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方案描述
1.专业方向: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2.培养目标:培养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领域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从事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有关的工程设计、生产制造、运行控制、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尤其适合从事建筑电气、楼宇智能化系统的设备制造、运行、调试工作。
3.培养要求:
◆知识要求
1.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机与拖动、电子技术、建筑工程、信息处理、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等方面知识。
3.掌握本专业领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方向的基本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建筑供配电系统、电机控制技术、电气设备与电气控制技术、楼宇智能化系统、检测技术、集散控制系统、建筑电气安全、电气照明技术、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技术、电气设备在线检测技术等。
◆能力要求
1.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2.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研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工程要求(工科专业);执业要求(非工科专业)
获得基本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一定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它要求(如职业资质证书、人文素质等)
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追求知识、勇于创新的精神;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4.理论教学体系:
专业主要课程:电路、建筑工程基础、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与接口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建筑供配电系统、电机控制技术、电气设备与电气控制、建筑电气安全、集散控制系统、检测技术及系统、电气照明技术等。
各类课程学时分配表及比例
专业(方向)名称 |
公共
基础课 |
专业基础必修课 |
专业
必修课 |
专业
方向课 |
专业
任选课 |
公共选修课最低要求 |
合计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学时 |
1116 |
6668 |
256 |
160 |
128 |
96 |
2424 |
比例 |
46.0% |
27.6% |
10.6% |
6.6% |
5.3% |
4.0% |
100% |
注:表中专业方向课包括专业限选课和专业基础限选课。
5.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模块结构:实践教学模块分为军训模块、课程实验模块、实习教学模块、工程训练模块、课程设计模块、毕业设计模块,另外课外还安排了社会实践模块、能力创新模块2个模块。实习教学模块安排金工实习、内线工艺实习、建筑电气生产认识实习和建筑电气毕业实习。工程实训模块安排控制电器实训、电气设备与电气控制实训、建筑电气实训。课程设计安排有C语言课程设计、控制理论课程设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检测技术与系统课程设计、楼宇智能化系统课程设计。八个模块中的具体学分见下表(注:社会实践模块和能力创新模块在课外综合素质培养中安排,其它模块在教学进程表中安排):
实践教学模块学分分配表
专业(方向)名称 |
课内实验 |
军训模块 |
实习教学 |
工程训练 |
课程设计 |
毕业设计 |
社会实践 |
能力创新 |
合计 |
方案总学分 |
实践教学占总学分
比例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20.125 |
2 |
10 |
6 |
9 |
15 |
8 |
2 |
72.125 |
197.5 |
36.52% |
注:表中课内实验学分数要包含两课的课外实践学分。
6.素质培养体系:对大学生综合素质主要培养措施的描述。
7.基本学制:四年。
8.毕业要求:毕业最低学分(含课外综合素质培养10学分):197.5 。
9.学位授予:工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