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电工电子技术、控制理论及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网络通信技术、建筑及建筑设备、智能建筑环境学等较宽领域的基础理论,掌握建筑电气控制技术、建筑供配电、建筑照明、建筑设备自动化、建筑信息处理技术、建筑公共安全技术等专业知识和技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有创新意识、具备执业注册工程师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通信及计算机网络、建筑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等较宽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学生受到建筑供配电及照明技术、智能建筑技术、建筑安全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等强弱电并举的宽口径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
(3)熟悉建筑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艺要求,较好的掌握过程控制、供配电及照明、通信及计算机网络、智能建筑技术、建筑安全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
(4)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
(5)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能力和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
3.主干学科:土木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4.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原理与应用、建筑概论、建筑设备、网络与通信基础、智能建筑环境学、建筑供配电、照明工程、电气控制与PLC、建筑设备自动化、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建筑公共安全技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设计等。
5.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电路与电子基础实验、金工实习、电工实习、认识实习、专业综合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6.修业年限:基本学制为四年,学习年限为4~6年。
7.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8.课程体系及学时学分比例:
(1)课程总学时为2496学时(156学分),其中:
必修课1712学时(107学分),占68.6%,选修课784学时(49学分),占31.4%。
理论教学课程学时2374(148.4学分),实践教学课程学时122(7.6学分)。
(2)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总学分:40.5学分,其中第二课堂和创新实践不少于2学分。
(3)总学分共计196.5学分,其中实践教学学分48.1,占24.5%。
9.毕业标准与要求
(1)达到德育培养目标;
(2)修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
(3)达到国家教育部要求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