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团队有着一种近乎偏执的对无人车事业的执着,这是一种对他们所钟爱的事业无人能理解的执着,更是一种对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无人能超越的执着。
如果能入教授的师门,并最终成为这个团队中的一员,贺教授会送给他两个字:“勤”和“俭”。“天道酬勤”,勤,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作风。有了它,你才能脚踏实地,安安心心做学问,即便是两鬓花白,仍躬亲于科研一线。“万恶奢为源”,俭,是一种原则,一种根本。无欲则刚。有了它,你才会实事求是,谦虚谨慎,不用非常规的手段谋求本不属于你的利益!
事迹一:坚持
贺汉根教授带领着他的团队从事无人车方面的研究已经有十五年了。那时无人车叫自主地面车辆(Autonomous Land Vehicle,简称自主车ALV)。当时人们对自主车辆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方面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似乎给大家描绘了一个非常美好的前景,而这个前景在军事领域尤其是让人振奋的。而另一方面,随着日本第五代计算机的失败,美国ALV项目的下马,人们对自主车由期望变成了失望。这也许正是自主车改名为无人车的原因吧,因为无人车的概念可能更宽一些:自主一定是无人的,而无人未必一定要是自主的。这样的情绪同样影响着军方乃至国防科大对自主车研究的态度。多少领导、多少同仁都善意地劝贺教授放弃。那时候很多人都认为,国外搞无人车还可以理解,中国人也搞无人车,纯属盲目跟风。中国人那么多,需要什么无人车?然而教授坚持下来了。没有经费怎么办?教授从自己已经捉襟见肘的其它课题里挪出一点,硬是坚持下来了。终于,2000年初,一辆白色的北京2020J型吉普车上路了,并且是在自主驾驶的情况下能够达到76公里/小时的时速,这个速度创下了当时国内无人车的最高行驶速度。
现在来看,研制出一个时速80公里的无人车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如果考虑到它是诞生在一个没有课题经费支持,研究成功也无人喝彩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时,你就可以想象这个成果是多么的珍贵。这个成果的取得,仅凭贺教授一己之力是不可能完成的,它需要的,不仅仅是贺教授一个人的甘于寂寞,勇于奉献,更需要的是贺教授所带领的整个团队都愿意和他一样为了理想,甘于吃苦,乐于奉献。
事迹二:勇气
对贺教授的团队而言,2000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同时也是某国防预研重点项目验收的一年。这个项目是一个由五所高校合作完成的项目,其关键技术也是自主车。由于种种原因,负责自主车无人驾驶改造的学校未能按质按量完成任务,五校联调进展缓慢。眼看离验收的最后期限不到3个月了,项目总师找到了贺教授,问贺教授,能不能由国防科技大学把自主车改造的任务接过来?贺教授毅然答应了。不仅答应了,还承诺一定完成任务。这个承诺意味着什么?人家干了三年多还没有完成的任务,贺教授所带领的团队需要在不到三个月内完成!
一句承诺,从军人嘴里说出来,那就是军令状!一句承诺,使贺教授和他的团队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要度过多少个无眠的通宵;一句承诺,意味着那些准备毕业答辩的博士生们纷纷推迟了答辩。。。经过两个月突击,贺教授的团队顺利完成了无人车的改造任务。大家还来不及喘息,就随自主车一起,开进了北京城,开始了更为紧张的四校联调。
事迹三:忘我
2000年末2001年初的北京,出奇地冷。但是长期以来贺教授养成了早起习惯。这个习惯并没有因为这个寒冷的冬天而有所改变。这天,贺教授像往常一样,一大早起了床,一个人在室外一边散步一边思考些问题。走着走着,突然有了一个想法,觉得很重要,于是马上打电话给当时还是他学生的孙振平,找他过来一起讨论。孙振平是在睡梦中被电话铃叫醒的,一看时间——早上五点多钟。于是,一个隆冬的清晨,零下十几度的京城户外,一老一少,一对师徒,就在雪地中研究分析了一个多小时。有这样一个近乎疯子的团队,课题最终顺利通过验收。事后,总师组是这样评价的:如果大家认为某项任务太难了而不能完成时,请在下结论之前,先问一下国防科技大学。
事迹四:责任
2003年,是国防科技大学成立50周年,是第一汽车集团成立50周年,也是中国汽车工业诞生50周年。这一年,贺教授带领的团队研制的红旗旗舰无人驾驶汽车业进入到了最紧张的调试阶段。因为这台红旗旗舰自主驾驶汽车将在第一汽车集团50周年庆典活动上向前来道贺的各级领导、新闻媒体以及应邀前来的世界各大汽车厂商的老总们面前表演。但也就是这一年,非典席卷神州大地。长沙几乎所有的餐馆都关门歇业。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外出试验午餐在哪里解决?没有办法,外出实验人员的午餐只能是饼干加矿泉水。这是与企业的第一个合作项目,而且一旦失败,不仅影响课题组的声誉和将来的发展,还会对企业声誉乃至国家声誉带来一系列的不利影响。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贺教授由一头乌发变成了两鬓苍苍。
有付出总会有回报。2003年7月,SARS已不再肆虐,而贺教授带领的团队所研制的“红旗旗舰”自主车则已经能够以170公里/小时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当“红旗旗舰”自主车顺利地完成全无人的表演,平稳地停在中国汽车工业五十年庆典主席台的正下方时,全场掌声雷动。很多应邀前来参观的世界汽车大厂厂商的老总都惊呆了,好像是突然之间中国就掌握了无人驾驶技术,好似无声处听惊雷。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2006年7月,离在长春召开的东北亚博览会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了。此时的筹委会却为一件事而发愁:参加博览会的日本和韩国,都带来了一堆高科技产品,而我们则多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和工业加工品。筹委会想能否在一汽刚下线的红旗HQ3上实现自主驾驶功能并在博览会上表演呢?而这辆HQ3离刚下线还不到五天。从拿到车,到预计表演时间,只有45天。三年前,贺教授的团队创下了三个月内完成无人车改造的记录。但是那是怎样的三个月啊。当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贺教授毅然决然地接受了这项任务。原因只有一个:我们有能力,有义务,为国家争光!于是在接下来的45天里,每一天的每一个小时都被精确计划。为确保任何一个环节都没有任何闪失或者延迟,两台车同时改造,多种方案并行开展。。。。他又一次带领大家昼夜奋战。任务完成了,他本已花白的头发又增添了许多的白发。
HQ3自主车如期在博览会现场进行了表演。当时的吴仪副总理兴致勃勃地看完红旗车的表演后,面带微笑,轻轻的抚摸着车身,对大家说:“一定要把这项技术应用好,尽快落实好!”
后来,这辆凝结了贺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十几年心血,承载着中国人骄傲和自豪的红旗无人驾驶车先后参加了改革开放30年成就展,2007中国-俄罗斯国家年活动,并在2007年10月参加了第14届世界智能交通大会(ITS)的现场表演。
事迹五:薪火相传
时光飞逝,贺教授和他的团队从那个笨拙的军用吉普车开始起步,到现如今红旗自主车在高速路上飞奔,时间过去了十年。在这十年里,自主车的研究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国国防部的无人车大挑战连续举行了三届,美国已有多辆自主车能顺利完成近200英里的长途越野跋涉。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精确制导武器广泛使用,无人机等无人作战平台大量参战,C4ISR全球指挥体系大显身手。。。一场信息化时代的战争已呼之欲出。十年很短,但是在这短短的十年,当初那个不被人看好的方向,却迎来了欣欣向荣的蓬勃生机。但也是在这十年中,这个团队中有的人在野外试验场得知失去亲属的噩耗,回来简单处理了后事就又重返试验场;有的人孩子即将出世还不能回到妻子身边;有的人孩子快上小学了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加起来还没有半年;有的人结婚好几年了,和妻子呆在一起的时间还没有六个月。长沙是一个消费城市,是一个娱乐之都。这个团队中的很多人在长沙生活了十多年,到现在除了国防科大校门还弄不清东南西北——因为他们长年在实验室加班,平时出校门的机会都很少。对这个团队而言,这是一个“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十年,这是一个“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十年。当十年过去了,终于等到“山花烂漫时”,这个团队并不满足于“在丛中笑”,还来不及掸掸身上的尘土,又整理行囊,继续在拼搏的道路上,开始了新的征程。因为他们,
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