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搭积木一样设计拼装机器人,在玩耍中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一届上海教育博览会上,苏州高新区的一家教育机构推出的这种“机器人课程”吸引了不少家长和学生的关注。记者了解到,该机构正在谋求与苏州的中小学合作,在学校里推广这样的“机器人课程”。
各种颜色的积木零件、缠绕电线的手动开关、橡胶轮胎和凹凸不平的齿轮……谁能想到眼前的这些东西,竟然能够拼装成一个会自由泳的机器人。但是按照苏州良图语言文化培训中心引进的“机器人课程”教材,不用30分钟就能完成。
据介绍,这种机器人课程是由日本家喻户晓的机器人工程师高桥智隆开发的,他曾经研发了世界上第一台宇航员机器人“基博”并送入太空,陪伴独守空间站的宇航员聊天。这套“机器人课程”采用高桥智隆设计的零件,让学生在课堂上设计项目,并动手拼装,在制作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在日本,小学生很少在周末上补习班,而是去跳舞、搭机器人,培养兴趣和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苏州良图负责人说,机器人教育在目前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还处在“活动”层面,没有真正意义上进入“课程”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