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城市的不断发展,传感器的应用越来越广,物联网产业被炒的越来越火,但物联网的需求不像一般消费性产品明显,其成长也不像一般产品一飞冲天,物联网多为产业界所用,必须等到业界现有系统进入汰换期,产业间也出现成功应用案例,市场才会开始起飞。
自从2005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ITU)宣称,物联网时代已然来临后,‘物联网’就成为IT产业当红名词,多数厂商甚至将之视为继网际网路后的IT革命,从2005年至今已有10年,10年来声势或不如当初浩大,不过也从未有人看坏此一技术的发展。
2014年4月1日-2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的2014(第五届)中国物联网大会上,中国可穿戴计算产业推进联盟执行理事长陈奕泉表示,虽然还没有出现明确可行的商业模式,但物联网产业越贴近最终用户价值越大,离客户越远商业价值越小。他认为,未来10年,非常贴近消费者生活的健康物联网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属于隐性需求的物联网,要构建系统必须倚赖终端使用者(也就是企业主)的决心,由于现在多数会需要物联网的产业,都已有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新系统的导入不只是一大笔投资,往往更代表了新运作流程的建立,特别是物联网这种几乎等于瓦解旧系统的技术,因此在就有系统仍稳定运作的状态下,要说服企业主大刀阔斧的砸钱下去全数更新,可行性相当低,这也是物联网目前的发展似乎不像就机构与系统供应商预估的蓬勃。
而就目前的技术发展与系统厂商的市场策略来看,物联网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家庭自动化、远距健康照护、工业控制、商业应用、及环境监控5大类,这5类应用模式分别可以对应到家庭、工业、商业、及自然环境等4种场域,其中,远距健康照护的对象通常是指家中慢性病患与年长者,因此其应用场域可归类于居家环境中。
主要应用一–居家环境
物联网应用于家庭自动化主要是为了追求舒适、节能与安全,包括智慧电表、家电设备自动控制、情境控制等,都是常见家庭物联网应用模式;只要将感测器设置于冰箱、微波炉、调光器、控制面板、温度计等家用设备,让使用者透过网路进行远端遥控,例如:定时启动/关闭灯光装置,或是依据感应器感应结果,自动调整空调设备,就能兼顾居家舒适与安全性。
远距健康照护应用物联网则可以确保家中慢性病患与年长者的安全,由于感测器具备感应及资料处理的功能,藉由各种生理感测器,可以检测与纪录病患的血氧浓度、心跳、血压等生理资讯,作为医师日后看诊用药的参考,也或者应用环境感测器,提早察觉家中年长者是否遭遇危险(如:昏倒、走失),以便及早处理、降低后续处理成本。
主要应用二–工业环境
工业现场应用物联网目的在于监控机台设备或生产线的运作状态,即时回报特殊状况,提升作业效率及良率,也或者监控作业现场,例如:空气品质、电力箱温度等,确保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主要应用三–商业环境:
商业环境应用物联网的目的与居家环境颇为类似,都是为了追求舒适、节能与安全,另外在传统农渔牧产业上,物联网所建构出来的无线感测网路可以自动监控环境变化,并整合自动控制设备进行微调,让作物或动物能够在最佳环境中成长。
主要应用四–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监测是物联网目前应用最多的领域,目前已有相关机构透过物联网,或是监控海洋、森林等环境的污染状况,另外,应用感测器侦测桥梁安全,避免断桥风险是目前相当热门的应用模式,若进一步针对台湾地理环境来看,最适合的物联网应用就是土石流警戒,愈早侦测出土石有滑动崩落的风险,愈能做好灾害防治的准备,也才能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物联网技术应用,多数领域的发展都尚待时间成熟。这些领域目前都已有成熟的运作模式,要企业主马上起而行的立刻汰旧换新,全部换上物联网系统可能性趋近于零,物联网的发展要看长期,也不会是两三年之内,不过这项技术一旦被导入后,就会长久而稳定运作下去,成为未来的主流系统,因此‘时间’虽然会对物联网厂商带来折磨,不过一旦成熟后,也将会成为厂商的最佳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