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热线聚焦 > 正文

我国智能电网亟需智能广域机器人

2014年05月17日    来源:中国智能化产业与产品网     
1297

  随着更高电压等级交流输电线路的建设,我国电网互联的程度不断增强,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交流同步电网,其安全经济运行面临着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卢强最新研究认为:“大规模新型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的接入,电动汽车等新型客户与负荷性微电网大量涌现,以及电源性微电网和分布式电源等组成的新电网的调度运行,是我国智能电网安全可靠运行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实际上,我国与欧美智能电网建设偏重配电网不同,我国智能电网建设中的问题更集中反映在电网调度运行上。要将整个电力大系统控制得如同一台智能机器人,是一个异常宏伟的目标”。

  卢强院士和团队经过研究表示:“具有多指标自趋优运行能力”的电网是电网智能的最高形式,可称为“智能广域机器人”。过去的研究一直强调智能电网的“自愈”能力,而在卢强院士看来,“自愈是实现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主要功能”这一说法,对配电网是适宜的,但对电源性微电网和分布式电源等组成的新电网的运行调度问题,则还显得不够。

  据了解,“智能广域机器人”(Smart Wide Area Robot,简称Smart-WAR)的理论基础是电力混成控制论,其主导思想是:将一切不满足要求和不满意的状态都分类地定义为事件,通过控制使得系统回归至无事件运行状态,则系统的各项指标(电能质量、稳定性和经济性)一定是足够满意的。该方法可以在实践上解决大电网的多重目标趋优控制问题。而电力混成控制论使得“将整个电力大系统控制得如同一台智能机器人”成为了可能。但要真正实现Smart-WAR,在一些关键技术上还需有较大突破。

[责任编辑:Robot]
转载申明:中国智能化产业与产品网独家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010-57188978
投稿:zgznhcy@ciiip.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劲松南路1号
网址:www.ciiip.com
关于我们
加为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