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消息 > 正文

国内仿制药检测将运用大数据手段

2014年09月04日    来源:中国智能化产业与产品网     
1216

  中国智能化产业与产品网讯:随着科技发展及信息化加速,近年来大数据成为一个热门研究领域,并越来越被各行各业重视。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在此背景下,不管是医药行业还是医药企业,对于大数据已经开始广泛运用。业界普遍认为,大数据将会给整个医药产业链条各个环节带来巨大的改变,影响医药领域的未来发展。

  8月30日,一场主题为“大数据颠覆概率论,仿制药敢超原研品”的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与会专家透露,由于药品质量一致性检测无法有效实施,我国自2013年初启动仿制药推广试点以来进展并不顺利,配套的药品招标采购扶持政策也未落实。未来,运用大数据手段监测治疗效果,将成为仿制药品的兴起之路。

  据悉,整个论坛为期一天,分为“大数据时代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面面观”和“适用于儿童的口服药剂型点点论”两个论坛。上午举行的“大数据时代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面面观”由《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任延刚主持,于明德、毕齐、柯元南等专家分别发表了《一致性评价政策意义及对医药行业影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现状及临床常用药品介绍》、《奥吉娜100mg阿司匹林肠溶片生物等效临床实验讲解》、《大数据颠覆概率论》等主旨演讲,并举行了《大数据时代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沙龙活动及互动环节,深入地分析了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实施的方方面面,以及大数据对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的影响。

  据专家介绍,目前国内的仿制药并不是“仿冒”药,而需要遵循严格的新药审批程序。只要在原研药的20年专利保护到期后,仿制药就可以向药品管理部门进行申请许可,并在药品质量检测全部达标后,上市销售。

  事实上,早在2013年年初,国家药监总局就印发了《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的通知》,并出台了《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方案》。按照政策提出的目标计划,2012年启动15个基本药物品种质量一致性评价的试点,2013年开展50个基本药物品种质量一致性评价方法和标准的制定,2014年全面开展其他基本药物品种质量一致性评价方法和标准的制定,2015年,全面完成基本药物目录品种质量一致性评价方法和标准的制定。

  但从现状来看,我国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进展并不顺利,甚至可以说陷入了尴尬的局面。国家出台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政策至今已有一年半时间,不仅没有一个基本药物真正启动评价,目前还停留在评价方法的争议上。

  “大数据的兴起以及应用,或许是国内仿制药发展的一条更加可行、光明之路。例如,对于仿制药品的质量检测,将可以使用大数据采集,摆脱以前的随机小样本模式。”参加论坛的专家普遍认为,随着科技发展及信息化加速,未来大数据将会给整个医药产业链条各个环节带来巨大的改变,影响医药领域的未来发展。

[责任编辑:lyy]
转载申明:中国智能化产业与产品网独家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关键词: 大数据

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010-57188978
投稿:zgznhcy@ciiip.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劲松南路1号
网址:www.ciiip.com
关于我们
加为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