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务 > 深度看点 > 正文

智能硬件:风口上“不是每头猪都能飞”

2014年09月09日    来源:中国科学报     
1378

  在智能硬件领域,不要轻易相信风口上猪都会飞起来的话,你得看自己是哪头“猪”。

  渴了吧?这个水杯能提醒你按时喝水;还没有回到家,家里已经候着一位“知冷知热”的“先生”或者“太太”将空调调整到你最喜欢的温度,其他家电也在主人归家的那一刻开始工作;手上戴的手环搜集了近来你的各类信息,提醒你血压有点升高,要注意了……

  这就是智能硬件带来的美好生活。现在智能硬件创新涵盖到了许多领域,智能家居、汽车、医疗健康产品……你能想到的和尚未想到的,都慢慢从概念向现实走近,吸引了大量资本的注入和业内人士的关注。

  但是,在近日举行的2014中国互联网大会中国可穿戴设备暨智能硬件发展论坛上,有专家提醒挤向智能硬件研发与投资的各界人士:“在智能硬件领域,不要轻易相信风口上猪都会飞起来的话,你得看自己是哪头‘猪’。”

  要找对“风向”

  智能硬件就是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对传统设备进行改造,进而让其拥有智能化的功能。智能硬件究竟“智能”在哪?不仅门外汉对其一头雾水,业内人士也在不断挖掘和追问,更是在“风口”找对“风向”的关键问题。

  墨迹天气运营副总裁姜川此前曾做了5年的天气预报APP,如何将服务延伸并打造智能硬件一直是他思考的问题。据悉,墨迹天气研究团队目前正准备与家用电器提供商联手,使空气净化器、空气加湿器等与人们进行更智能地互动。

  姜川认为:“我们对智能硬件的理解就是能够帮助人们解放双手,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效率更高,这是我们做产品的主张。”

  INWAY Design创始人、创新工场用户体验总监吴卓浩举例说明了智能硬件的特别之处。

  过去处理的产品有两类,一类是螺丝刀,它是静止的产品,每个人拿到的时候会知道怎么用,想要用做其他的事情却并不容易;另一类是互联网软件产品,它们可以做很多神奇的事情,但是需要经过介质来达到目的,如屏幕、键盘、鼠标等。

  “当我们能够把很多具备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以及连接性的传感器用到平时就可以接触的东西上时,如杯子、窗户等,奇妙的事情发生了,过去静止甚至死板的东西都可以与之互动,并且这种互动不经过很别扭的介质,只要摸摸它就可以发生。”吴卓浩用具体场景阐述了智能硬件的奥秘。

  Cup Time创始人兼CEO李晓亮则提出了智能硬件的三个标准:第一,比传统硬件更智能;第二,比用户更智能;第三,比爱人更懂你。

  李晓亮以自己的产品为例:“很多人会因为各种原因忘记喝水,对健康不利。如果把运动量、体质等指标通过数据计算和模拟,使得水杯可以告诉用户什么时候喝什么,这就是智能。”

  哪些阻力让“猪”飞不起来

  为什么智能硬件领域至今仍未出现“爆款”?这是科通芯城营销副总裁刘宏蛟抛出的问题。

  刘宏蛟分析,这是由于硬件创业团队所希望达到的目标、更好的用户体验与更低的成本相互矛盾,因此需要时间和耐心来等待。

  “门槛高、投入大、回报周期长,智能硬件创业成本高,很可能因为一个产品没成功,一下就‘挂’了。”专注研发智能配饰的深圳智能硬件创新团队创始人高磊在经历失败时曾对媒体表示。

  凯步关爱创始人张明则透露,某位智能硬件开发者朋友的产品曾在与有硬件经验厂商的竞争中“胎死腹中”。

  张明指的是小米。小米的低价政策使其成为智能硬件中的价格杀手,79元的手环让不少动辄上千元的手环制造商傻了眼。该开发者在小米推出低价手环后,不得不停掉了正在开发中的产品。

  “大家在智能硬件的领域里都是跃跃欲试,所以要用最快的速度推向市场获取第一波用户,得到第一波用户的信息和反馈。对一家创业公司而言,以最快的速度抵达安全区域才不会在每一波大浪中把自己拍在沙滩上。”张明表示,这是过去一年在研发智能硬件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

  如何迎风飞翔

  据介绍,在智能硬件的生态圈中,积累了四类公司:第一类是纯硬件公司,这种公司更多地是原来的传统工厂,可能会有自己的软件或APP,但仍然是一家硬件公司,因为其商业模式是基于硬件产品销售。

  第二类公司是软硬件结合的公司,以创业团队为主。第三类公司是平台类公司,如京东、百度、腾讯等大公司目前正在努力让更多的硬件公司和软硬件结合的公司能够把数据接入到他们的平台上。第四类是服务类公司。

  “四类公司数据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交换。我认为整个行业大幅度的提升,需要依靠整个生态圈进一步成熟。”李晓亮从行业提升反哺智能硬件开发的整体视角提出了看法。

  但是,他强调,在智能硬件花样翻新的时代,很多智能硬件都有一个问题,就是“戴不住、留不久”。他认为,这是由于智能硬件搜集的数据都十分碎片化,没有解决用户真正的需求。

  在智能硬件开发者与投资者的讨论中,提及频率十分高的一句话就是“寻找用户‘痛点’”,即找到用户需要。在许多开发者看来,满足用户需求就能“得天下”。

  李晓亮表示,真正能落地的产品比较少,如果要启动立智能硬件的项目,不会满足于依靠调研机构的数据,而是会实地考察各类指标以获取真正的用户需求。

  联想之星总监刘维也从投资人的角度对寻找用户的真正需求提出了建议:“一是要借力平台。第二是做填空题,一定有很小但很明显的披露出的痛点和需求,只是没有手段去解决。第三是借力传统的合作伙伴和行业的观察者,利用他们去观察用户认知,进行渠道的积累。”

[责任编辑:lyy]
转载申明:中国智能化产业与产品网独家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关键词: 智能硬件

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010-57188978
投稿:zgznhcy@ciiip.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劲松南路1号
网址:www.ciiip.com
关于我们
加为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