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热线聚焦 > 正文

智慧医疗也有云端里的烦恼

2014年09月17日    来源:中国科学报     
1211

  近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宣布:为12岁男孩成功切除枢椎,并安装了世界上首个3D打印技术“打印”的人工枢椎。这是信息技术在中国医疗领域应用的一项成功案例。

  无独有偶,普林斯顿大学则成功打印出仿生人耳。尤其令人惊异的是,这只耳朵还超越了正常人耳。研究人员通过细胞和类似耳朵纹理的纳米材料,将带有软骨的环形电线连接在一起,直接连接病人的末梢神经,使病人能听到比一般耳朵频率高100万倍的声音。

  实际上,信息技术给患者带来的已非某个新生的“零部件”,而是医疗全程的一次彻底革命。信息技术正在改造医疗过程的每一个细节,所展开的创新性活动,不仅在西医范畴,而且深度触动了传统中医的灵魂。

  前不久举行的以“智慧医疗创新,数据云端展望”为主题的科技沙龙上,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王映辉介绍,目前,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支持下,我国多家中医院将信息技术引入了中医临床研究。

  比如,如广安门医院已应用“名中医诊疗信息采集及分析挖掘平台”,采集到名医诊治某些疑难病治疗案例,将疑难病症的主要要素如症状、检查结果、诊断、治法、疗效指标等信息,直接转化为可分析的数据,然后利用挖掘分析平台,快速分析与展示,为青年医生提供学习范例。

  “我国政府目前正在支持医疗界构建全民健康云,对百姓健康进行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王映辉透露。

  在健康云蓝景中,病人可预约挂号、支付,进行诊前准备等多项活动;医生可开展诊前病情预习、诊疗方案拟定,对云端病历进行综合分析等;医院则能免去计算机房、病案库房等;卫生管理部门可进行全民健康档案信息化,对病历档案集中管理,对疾病给予监控、分析和预测。

  关于健康云的建设,政府可建立统一的基于云平台的数据中心。IT企业提供云平台的采集系统、运营系统、运营管理系统、统计分析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教育培训系统,使患者随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在追梦健康云的路途上,人们不时见到各种监测、诊疗新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暂露头角,有些让人眼花缭乱。就各种可穿戴设备而言,眼镜、手环、衬衫、床垫等,有的可跟踪跑步数据,有的能判定跌倒伤害,有的可报告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有的监测住院病人的心率,可谓异彩纷呈。

  健康云对于医疗水平的提高,有着非常美好的愿景。

  工信部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郭源生如此描绘:未来,人们运用各种专业终端设备,采集用户的身体体征参数数据,如心电图、血压、血糖、能量消耗等,通过网络将体征数据发送至专业健康管理服务平台,由平台对用户的健康进行长期个性化检测服务。

  健康管理服务包括7×24小时的心电监护、医疗指标的分析,即可为用户提供健康指导、建议或提醒。

  通过公网、专网等网络传输手段,构建无线数字医院,进行远程医疗服务,远程医生护士站,危机数值预警处置、无线远程会诊、远程健康指导等等。

  但是,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医疗之前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目前很难建设一个规范、统一、能有效运行的健康云系统。

  郭源生以市场上可穿戴设备为例指出,市场上可穿戴设备都是用超低功耗单片机+传感器+锂电池或纽扣电池制成的产品,续航时间一般为两周,或一个月略长,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此外,就健康云系统而言,目前还缺乏多层面相结合的顶层设计,标准难于规范、统一,各类产品设计思路混乱,缺乏管理理念等一系列问题。可见,健康云的美丽图景,目前在云端里存在诸多技术问题有待解决,甚是让人烦恼。

[责任编辑:lyy]
转载申明:中国智能化产业与产品网独家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关键词: 智慧医疗  3D打印

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010-57188978
投稿:zgznhcy@ciiip.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劲松南路1号
网址:www.ciiip.com
关于我们
加为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