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科普博客 > 创新驱动 > 正文

吴镭:大数据改变心理学

2014年10月09日    来源:中国智能化产业与产品网     
2699

  中国智能化产业与产品网讯:前一段时间,《纸牌屋》成为了最火的美剧。没有看过此剧的,需要抽个时间,来享受这部既精彩又特殊的剧。喜欢它的人,知道为什么会有这部剧么?为什么它会这么火么?下面就让我们揭开这背后的故事:

  《纸牌屋》是Netflix公司利用海量的用户数据积累和分析,而制作的一部剧。具体来说,Netflix通过其网络资源平台,对每天产生的3000万个用户行为、400万条评分、300万次主题搜索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数据统计分析后,Netflix公司发现三点:(1)用户很喜欢David Fincher;(2)Kevin Spacey主演的片,都很不错;(3)英剧版的《纸牌屋》很受欢迎。于是,Netflix公司花1亿美元买下《纸牌屋》的版权,请来DavidFincher和老戏骨KevinSpacey,进行了试水一战,并一炮而红。通过《纸牌屋》这部剧,让全世界的文化产业界都意识到了大数据的力量。

  再谈几个关于大数据的案例。Google利用其网络搜索查询追踪世界范围内的流感病情;Amazon利用其平台,对用户的消费行为分析,向用户推荐匹配的产品;Alibaba与气象局合作,利用气象数据为公共事业与菜鸟物流服务。等等这些公司利用大数据都获得巨大的现实或潜在的商业价值。总的来说,大数据在政府、公共事业、商业领域的价值开始凸显,它价值也会越来越凸显。

  那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的方式,而采用所有数据的方法。它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来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有价值的信息。大数据有4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eracity(真实性)【注:请参考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Viktor Mayer-Schönberger)《大数据时代》】。

  我个人的总结,大数据考虑的是:(1)全量(海量)数据;(2)要求数据处理的速度、能力快;(3)复杂多样,都是大量非结构化与半结构化的数据,即原始数据不是按照维度来划分;(4)数据需要清洗,价值大但密度小,即要从大量数据中找到最有价值的数据;(5)不寻求因果关系,只注重相关关系。大数据由于太大,需要云存储,云计算以及高级算法【模型】的支持。现在大数据最缺乏的就是技术手段,即高级算法,这需要政府、企业投入大量的研发投入,以及‘算法’工程师们的智慧。

  中国三大互联网巨头BAT,国外的Google、Wal-Mart、Facebook、Oracle、IBM、Accenture等等,还有一些国内外专门的大数据公司都已经发力于大数据领域。总有一天,大数据的拥有会在企业财务报表上真真实实的展示出来,即数据等于资产。可见,大数据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那么在心理学领域当中,大数据能做什么?

  (一)对心理学科研起到作用:假想个例子,假如XX科研工作者,要研究大学生网络成瘾相关的课题。如果采用大数据的方法,这位研究者就不需要采取以前的小样本取样的研究方法,直接可以利用XX软件,设定相关字段【如,高校IP地址+上网时长+上网内容+···】,在相关网络【人人网+微博+微信+游戏网+···】上“抓取”信息。然后,对数据进行清洗,整体,分析。最后,或许会形成一篇高质量的科研论文,并会形成极具可操作性的建议。最有意思的点是,我们甚至可以寻找到哪一个个体具有网络成瘾的症状或倾向,及其相关原因【注:这里面涉及到隐私、道德,需要国家、社会极为谨慎】。

  我对实验心理学与医学心理学,不了解。但如果技术达到一定的程度,相关研究是可以用大数据的方式进行。例如1,如果想研究社会对XX的影响,那么可以制定一个相关实验,放在各个网络平台,然后利用XX软件,抓取大家的相关反应数据【注:如果我的猜测没错的,‘微博’已经成为政府的研究、分析社会群众对政府政策的一个试水点。各大相关网站早已经被政府采用‘大数据’的方式监控起来了。同志,在政府面前,我们都没有宏观意义上的隐私!】。例如2,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研究某个精神病患者以及他整个家族的大脑,以确定其中的作用机制【例子举的不够精细、具体,因为在医学心理这块研究不多,希望有人能补充、完善】。

  (二)对心理咨询应用类学科的作用:我们可以假设下,张三来到了王二心理医生的咨询诊所。王二医生,获知了张三的基本信息后,把它们输入到XX软件中,于是XX软件立刻对王二的所有资料进行抓取【消费类+兴趣类+低俗类+娱乐类+APP类+···】,软件自动对张三的信息整体、分析,最后形成一个模型:张三“童年有重大创伤+少年恋爱3次+最近吸毒+信用卡已透支+···”的一个画像。于是,王二医生决定,推荐张三去XX心理援助中心做免费治理。经过与张三沟通协商后,把张三转介给了XX援助中心【注:这里面涉及到隐私,需要注意】。

  以上就是大数据带来的价值【既有宏观也有微观】。当然,大数据在心理学上价值也不仅于局限于我假想的几个例子,它应该有更大的空间,这需要心理科研工作者,在大数据的潮流下,进一步挖掘。

  注:大数据带来的隐私问题,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需要多方去关注、思考并提出相关安全保障措施。最近Google就有“数据删除功能”,即你提交你的基本信息,就可以把你再Google上的信息全部删除。我个人不支持,人死了,却还永恒活在互联网的数据之中。

  本文博客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929907

  博主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929907&do=blog&id=809757

[责任编辑:lyy]
转载申明:中国智能化产业与产品网独家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关键词: 大数据

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010-57188978
投稿:zgznhcy@ciiip.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劲松南路1号
网址:www.ciiip.com
关于我们
加为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