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0月7日,庆安县156万亩水稻已经基本收获完毕。久胜镇久旺村张家炉种田大户马庆波手捧着一捆水稻笑盈满面地说:“今年的水稻穗大籽实,拎在手里沉甸甸的,亩增产百斤指定没冒,种水稻又掏上啦!”老马乐得脸上开了花,就像那路边盛开的菊花。据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于德斌介绍,经过对10个水稻种植地块的测试,亩产普遍在650公斤以上,比去年亩增产14%,今年又是个特大丰收年。庆安之所以今年水稻获得大面积高产,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坚持不懈地推进高新科学技术的结果。
过去稻户分散种植,泡田季节一遇干旱,农户抢水截流,难以实施水资源科学调度。由于不能集中用水,不仅泡田进度慢,而且造成水资源极大浪费。从2012年开始,这个县投入2亿元,对农田进行大面积改造,建设规模科技园区,开始实行规模种植。全县建起27个市级科技园区,58个县级科技园区,最大的久宏园区达到上万亩,最小的也有3000多亩。这些科技园区变小池为大池,池面积普遍达到30亩以上,形成了大农业园区样板田。在此后他们通过农业合作社、稻产品龙头加工企业、水田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牵头,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经营,不仅种植水平大为提高,而且也解决农户分散种植矛盾。今年尽管遇到了春旱,由于县里实行统一调度,按照不同区域合理安排泡田,使水资源得到最充分挖掘和利用,水稻全部种在了“腰窝”上。
水稻高产优质必须种植晚熟水稻品种,但有些稻农由于育秧技术不过关、不标准、不规范,育出的秧苗不仅弱苗多,而且还影响了插秧。这个县投入5000多万元,先后建立起6个智能育秧生产基地,建起2个智能育秧生产车间,购置自动催种育秧机96台。这种育秧新技术全部采用智能电脑调控,由浸种机自动操作进行,确保出芽率达到98.5%。种子出芽后,依靠机械直接播种到钵体盘里,然后放置棚区育秧,先进的育秧技术有利于推行机械插秧,而且种出的都是壮苗,在遭受巨风、冰雹袭击时,没发生倒伏,为高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传统的水稻种植中,浇水、施肥、除草,农民全凭经验靠感觉,今年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省有关部门的帮助指导下,开始试用物联网新技术,在一些种植区域,将信息的采集、传输、分析等功能通过物联网实现,对地块该不该浇水?浇水如何保持精确控制?农民只需按动开关,就可以得到指令,从而实现对水稻从插秧到收获的全程精确监控,彻底告别了水稻种植“凭经验、跑断腿”的局面。
过去这个县对病虫害防治主要靠人工监测,往往贻误灾情,甚至是灾情大面积蔓延。从去年开始,他们采用新型田间调查仪,防治病虫害。这种调查仪和省植保站的平台联网,确保了灾情及时准确确定,防治措施跟进到位。全县在水稻产区布置了30台调查仪,配齐配强田间调查员,每台仪器负责5万亩测控,确保全县实行联片联网监控。今年初秋稻瘟病刚一露头,他们就捕捉到了疫情,而且及时采取智能无人飞机防治。由于采用遥控撒药防治,雾化效果好,推进速度快,在极短时间内就遏制住了灾情蔓延,为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