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灭火机器人”放在一个类似迷宫的消防现场,机器人通过热度传感装置、视觉识别设备,能够自动寻找、发现“起火点”并迅速“灭火”。1日,2014年第四届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在湖南大学开赛,造型各异、身怀绝技的机器人汇聚到长沙,上演了一场国内教育界机器人盛宴。


本届大赛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由深圳市中科鸥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办。赛事已连续举办3届,今年是第4届,在决赛上共有来自全国的四十多家高等院校,500多名选手参与比赛。
据介绍,该项大赛设立的比赛项目包括教育机器人智能搬运竞赛、教育机器人擂台、教育机器人游中国、教育机器人创意设计和制作、微小型群机器人协作和舞蹈等。参赛者根据标准问题现场抽签确定项目,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动手搭建机器人传感电路、调试程序、完成竞赛,既有技术挑战性、又有娱乐观赏性,是教育、科研和娱乐的完美结合。
在历时两天的比赛过程中,由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南昌大学、南京大学、空军工程大学、佛山科技学院等本科院校的代表队获得了本科组各项比赛的特等奖(冠军),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的代表队获得了高职组各个项目的特等奖,由深圳中学和临沂中学等学校的代表队获得了中学组的特等奖。
教育机器人是用于科学素质教育、工程素质教育和工程技能教育的机器人。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就是在教育机器人进入课堂的基础上,为广大学生和老师提供的一个展示教学成果、促进教育创新的舞台。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的基本宗旨是借助于最基础的教育机器人平台,强调动手能力,普及机器人创新教育。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985重点大学已将教育机器人大赛作为该校学生考研的加分项目。
大赛火热度也来源于如今机器人越来越高的普及性。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智能化的机器人已经成为同事、伙伴、帮手。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市场总共销售了36860台工业机器人,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今年9月,长沙市机器人产业发展三年计划正式出炉。按照计划,到2017年末,长沙工业机器人产业产能突破100亿元;在全市重点工业领域实现工业机器人规模化应用,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100台/万人。
“这一计划意味着长沙全面启动‘机器换人’工程。”长沙市工信委主任赵跃驷透露,三年计划的实施,将全面推动长沙制造向长沙“智”造转变,在中部地区抢占智能制造的产业高地,“在长沙人熟悉和擅长的工程机械、烟花鞭炮、食品加工等领域,都鼓励引进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