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展 > 智慧出品 > 出版著作 > 正文

智慧政府之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架构应用

2015年01月14日    来源:中国智能化产业与产品网     
2486

  基本信息

  书名:智慧政府之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架构应用

  作者:王克照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号:9787302362197

  内容简介

  1. 民建中央信息技术(IT)小组副组长王克照率领高端工程师倾力打造。

  2. 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成思危作序推荐。

  3. 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汇聚一起应用智慧政府建设中。

  4. 节选了近5年电子政务领域开放标准建设成果和相关的国家指导政策。

  目录

  第一篇 智慧政府之理论篇

  第1章 关于智慧政府的概念 2

  1.1 智慧政府概念的由来 2

  1.1.1 从存在形态定义智慧城市 2

  1.1.2 智慧及其诞生 2

  1.1.3 智慧与理性的辩证关系 3

  1.2 智慧政府出现的条件 5

  1.2.1 关于“进化型组织” 5

  1.2.2 “内在的创造力”是组织进化的要点 5

  1.3 什么是智慧政府 6

  1.3.1 从功能形态定义智慧城市 6

  1.3.2 智慧政府的概念 6

  1.4 虚拟政府与实体政府 7

  1.4.1 虚拟政府起源 7

  1.4.2 虚拟政府的形成 7

  1.4.3 虚拟政府的发展 8

  1.4.4 虚拟政府和实体政府的发展关系 8

  第2章 智慧政府设计方法论分析 9

  2.1 复杂系统的传统设计方法 9

  2.1.1 整体论和还原论 9

  2.1.2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 10

  2.1.3 耗散结构理论 10

  2.1.4 共同进化理论 11

  2.2 智慧政府设计方法论分析 11

  2.2.1 FEA方法论对构建智慧政府的启示 11

  2.2.2 IEM方法论对智慧政府建设的启示 14

  2.2.3 协同进化论对智慧政府的建设方法论的启示 20

  第3章 智慧政府的设计概要 23

  3.1 把绩效作为智慧政府发展的引领性目标 23

  3.2 梳理政府业务参考模型 24

  3.3 建立智慧政府云服务平台 25

  3.4 智慧政府的数据治理 25

  3.4.1 数据治理是一种内部数据政体 25

  3.4.2 数据治理是一组数据管理活动 26

  3.4.3 数据治理成果是制度、标准、规范和数据价值 28

  3.5 建立智慧政府应用程序总库 28

  3.6 建立智慧政府协作平面 29

  3.6.1 智慧政府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29

  3.6.2 智慧政府业务需求的差异化和多样性 29

  3.6.3 设计智慧政府中的可进化的业务子系统 29

  3.6.4 培育智慧政府中业务服务智能体 30

  3.6.5 构建智慧政府的智能协作平台 31

  3.6.6 发展智慧政府中的IOA 32

  3.6.7 在智慧政府中人的要素始终

  处于一个重要地位 32

  第二篇 智慧政府之技术篇

  第4章 智慧政府与云计算 34

  4.1 智慧政府与云计算概述 34

  4.1.1 云计算的基本定义 34

  4.1.2 云计算与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34

  4.1.3 云计算对智慧政府的影响和作用 35

  4.1.4 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政府总体框架 35

  4.2 智慧政府PaaS公共应用支撑平台 37

  4.2.1 基于云计算的PaaS公共应用支撑平台 37

  4.2.2 SOA与云计算 41

  4.2.3 PaaS应用支撑平台设计思路 43

  4.2.4 PaaS公共应用支撑平台与标准规范 48

  4.2.5 PaaS公共应用支撑平台基础功能 53

  4.2.6 总结 57

  4.3 智慧政府SaaS应用

  服务中心 57

  4.3.1 SaaS与云计算 57

  4.3.2 SaaS应用服务中心设计思路 60

  4.3.3 SaaS应用服务中心与标准规范 63

  4.3.4 SaaS应用服务中心功能 64

  4.3.5 SaaS应用服务体系建设 66

  4.3.6 SaaS建设模式分析 69

  4.3.7 总结 70

  第5章 智慧政府与大数据 71

  5.1 智慧政府与大数据的关系 71

  5.1.1 智慧政府建设是智慧城市的引领示范 71

  5.1.2 智慧政府与大数据关系之辨析 74

  5.1.3 大数据是智慧城市发展的新亮点 76

  5.2 政府的大数据如何设计 78

  5.2.1 政府将如何适应大数据时代 78

  5.2.2 政府大数据设计的总体设计思想 80

  5.2.3 政府大数据的主要技术体系 81

  5.2.4 政府大数据设计的总体逻辑结构 82

  5.2.5 政府大数据设计应用互联与共享交换体系 84

  5.3 大数据服务 91

  5.3.1 智慧是政务信息化的新阶段 91

  5.3.2 多方面入手建设智慧政府 92

  5.3.3 进一步提升智慧政府的大数据服务能力 93

  5.3.4 智慧政府服务案例——政府宏观经济数据库建设 94

  5.4 大数据的标准体系 102

  5.4.1 大数据需要顶层设计 102

  5.4.2 大数据需要标准规范支撑 103

  第6章 智慧政府与物联网 106

  6.1 物联网的总体架构和关键要素 106

  6.1.1 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 106

  6.1.2 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06

  6.1.3 信息基础设施 107

  6.1.4 物联网技术开发及其产业 107

  6.1.5 物联网人才 107

  6.1.6 推动物联网发展的政策、法规和标准环境 108

  6.1.7 信息安全 108

  6.2 物联网体系架构、各类物联网

  综合应用与运行平台的布局 109

  6.2.1 物联网的基本技术架构 109

  6.2.2 基于关键技术的物联网体系架构 109

  6.2.3 物联网综合应用与运行平台的布局 110

  6.3 物联网所涉及的关键技术 111

  6.3.1 实时信息采集技术 111

  6.3.2 物联网传输技术 111

  6.3.3 物联网海量数据融合、存储与挖掘技术 111

  6.3.4 云模式智能化电子政务技术 112

  6.3.5 信息安全技术 112

  6.4 物联网与智慧政务 112

  6.4.1 电子政务、电子社区与物联网发展的关联 112

  6.4.2 从数字化、网络化到智能化 113

  6.4.3 物联网的发展将促进电子政务和智慧城市迈向高级发展阶段 114

  第7章 智慧政府与移动互联网 116

  7.1 移动互联网简介 116

  7.2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会化软件为智慧政府提供平台 117

  7.2.1 传统政务处理面临的问题 117

  7.2.2 社交协作时代来临 117

  7.2.3 企业社会化协作软件 118

  7.2.4 企业2.0对政务2.0的启示 118

  7.2.5 政务智能化服务 118

  7.3 前景展望 119

  第三篇 智慧政府之服务篇

  第8章 政务服务 122

  8.1 政务服务分类探究 122

  8.1.1 政务服务分类参考 122

  8.1.2 政务服务分类原则 122

  8.1.3 面向对象分类法 123

  8.1.4 政务服务定义及分类 123

  8.2 政务服务分类表 124

  8.2.1 政务服务分类参考 124

  8.2.2 政务服务编码参考 128

  8.3 政务服务单元描述 130

  8.3.1 收文办理 130

  8.3.2 文件签发 131

  8.3.3 文件交换 132

  8.3.4 信息全文检索 133

  8.3.5 信息关联检索 134

  8.3.6 督查督办 135

  8.3.7 会议管理 135

  8.3.8 车辆管理 136

  8.3.9 办公用品管理 137

  8.3.10 固定资产管理 138

  8.3.11 请假管理 139

  8.3.12 值班管理 139

  8.3.13 考勤统计 140

  8.3.14 即时消息 141

  8.3.15 内部邮件 141

  8.3.16 短信办公 142

  8.3.17 公共服务统计分析 143

  8.3.18 个人日程安排 144

  8.3.19 待办消息服务 144

  8.3.20 双向单点登录服务 145

  第9章 企业服务 146

  9.1 引言 146

  9.1.1 面向企业的服务分类目标 146

  9.1.2 企业服务的核心内容 146

  9.2 企业服务分类 146

  9.2.1 分类原理 146

  9.2.2 分类原则 147

  9.2.3 分类方式 147

  9.2.4 分类特点 147

  9.3 企业服务分类表 148

  9.4 企业服务单元描述 152

  9.4.1 G2B类服务 152

  9.4.2 B2B类服务 163

  第10章 公众服务 177

  10.1 公众服务分类 177

  10.2 公众服务分类表 178

  10.3 公众服务单元描述 182

  10.3.1 身份证办理 182

  10.3.2 结婚证办理 183

  10.3.3 计划生育服务证办理 184

  10.3.4 独生子女证办理 185

  10.3.5 居住证办理 186

  10.3.6 残疾证办理 186

  10.3.7 申请归侨、侨眷身份证明书办理 187

  10.3.8 房产证转移办理 188

  10.3.9 暂住老年人免费乘车证办理 189

  10.3.10 医院信息查询 189

  10.3.11 车辆违章查询 190

  10.3.12 驾驶员积分查询 191

  10.3.13 学校信息查询 191

  10.3.14 继续教育认定 192

  10.3.15 会计从业资格证注册及单位变更 193

  10.3.16 职业介绍机构查询 194

  10.3.17 失业人员就业登记 194

  10.3.18 社保缴纳情况查询 195

  10.3.19 水电气缴费 196

  10.3.20 空气质量播报 196

  10.3.21 公积金查询 197

  10.3.22 经济适用住房保障申请 198

  10.3.23 个人所得税计算服务 199

  10.3.24 购物消费生活服务场所查询 199

  10.3.25 酒店查询预订 200

  第11章 大数据服务 201

  11.1 大数据服务分类 201

  11.1.1 工具类大数据服务 201

  11.1.2 面向应用的大数据服务 203

  11.2 大数据服务单元描述 204

  11.2.1 工具类大数据服务 204

  11.2.2 面向应用的大数据服务 207

  第12章 智能协作平面服务 213

  12.1 智慧政府应用智能协作平面的目标 213

  12.2 智能协作平面表现形式 214

  12.3 智能协作平面主体框架 214

  12.3.1 基于云平台搭建 214

  12.3.2 开放集成的服务 215

  12.3.3 面向Agent设计 216

  12.3.4 软件移动互联网化 217

  12.3.5 流行的前端设计 217

  12.4 智能协作平面服务单元描述 217

  12.4.1 移动办公服务 217

  12.4.2 微门户服务 218

  12.4.3 社交协作服务 219

  12.4.4 知识库服务 220

  12.5 智能协作平面的特点及进化 221

  12.6 协作平面打造智慧政府案例——深圳市罗湖区分享协作平台 221

  第四篇 智慧政府之运营篇

  第13章 智慧政府的运营体制 224

  13.1 智慧政府运营模式 224

  13.2 借鉴国内外政府运营经验分析 225

  13.2.1 美国联邦政府Apps.gov网站 226

  13.2.2 中国政府应用程序仓库平台建设 227

  13.3 形成多方参与的产业链运营格局 228

  13.3.1 政府机构职能的进化与转变 229

  13.3.2 标准规范的开放与贯彻 230

  13.3.3 各类政府应用的市场化定位与检验 230

  13.3.4 全民参与、全面智慧 231

  13.4 形成政府单位可运营的程序仓库 231

  13.5 智慧政府运营体制的价值与作用 232

  13.5.1 将政府形态从生产范式向服务范式转变 232

  13.5.2 提供安全可信的政府一站式应用服务共享 232

  13.5.3 通过应用创新带动政府服务模式的创新 232

  13.5.4 让民众生活更便捷、更幸福 233

  第14章 智慧政府的运营服务 234

  14.1 智慧政府服务框架 234

  14.2 引入互联网运营模式 236

  14.2.1 形成传统运营与互联网运营的组合模式 236

  14.2.2 解决双边市场定价和集中化两个问题 237

  14.2.3 拓展智慧政府的互联网运营策略 237

  14.3 智慧政府运营内容 238

  14.3.1 智慧政府运营服务保障体系 238

  14.3.2 智慧政府运维服务管理框架 239

  14.3.3 智慧政府信息化监控管理体系 240

  14.4 智慧政府运营重点 242

  14.4.1 建立独立的智慧政府协调机构 242

  14.4.2 建立智慧政府标准化体系 242

  14.4.3 健全智慧政府安全保障机制 242

  14.4.4 推行市场化运作机制 242

  14.4.5 建立公众导向的服务评价机制 243

  第15章 智慧政府的风险控制 244

  15.1 智慧政府项目常见特点 244

  15.2 智慧政府项目风险管理分析 245

  15.2.1 智慧政府项目阶段划分 245

  15.2.2 智慧政府项目风险管理内容 245

  15.2.3 智慧政府项目管理风险分析方法 246

  15.3 智慧政府项目风险管理的应对实践 249

  15.4 构建风险因素指标体系 250

  15.5 风险管理在智慧政务项目中的思考与探索 250

  第五篇 智慧政府之实践篇

  第16章 深圳市罗湖区协同办公平台 254

  16.1 发展历程 254

  16.2 应用现状 254

  16.3 建设情况 255

  16.4 系统特点 255

  16.5 未来发展思路 256

  第17章 北京市海淀区办公云平台 257

  17.1 北京市海淀区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历程 257

  17.2 全区办公云平台应用情况 257

  17.3 全区办公云平台公共服务建设情况 259

  17.3.1 办公云平台5大服务中心 259

  17.3.2 办公云平台公共服务总库 259

  17.3.3 办公云平台基础支撑环境 259

  17.3.4 54部门虚拟化部署OA群 260

  17.3.5 智慧海淀办公云平台标准规范 260

  17.4 海淀办公云平台未来发展思路 261

  17.4.1 进一步深入推进全区协同办公统筹规划建设模式 261

  17.4.2 由技术创新带动服务水平的提升 261

  17.4.3 加强协同办公标准规范的制定推广 261

  17.5 海淀办公云平台未来

  发展目标 261

  17.5.1 实现服务化建设目标 262

  17.5.2 实现开放性建设目标 262

  17.5.3 实现即时性建设目标 262

  第18章 深圳市福田区行政审批系统 263

  18.1 建设历史 263

  18.2 建设现状 263

  18.3 建设思路 264

  18.4 系统特点 265

  18.5 未来展望 265

  第19章 太仓市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267

  19.1 平台建设历程 267

  19.2 平台建设现状 267

  19.3 平台建设思路 269

  19.4 平台持续运营思路 269

  19.4.1 平台建设与运营面临的问题 269

  19.4.2 如何做好本地区的企业服务 270

  19.5 未来展望 272

  19.5.1 把控主线、开拓创新 272

  19.5.2 转型升级、双管齐下 272

  第20章 北京市西城区数据服务平台 273

  20.1 系统建设历程 273

  20.2 数据建设情况 273

  20.2.1 综合监测数据 273

  20.2.2 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基础数据 274

  20.3 系统建设成果 274

  20.4 未来展望 276

  20.4.1 全面整合全区各类数据 276

  20.4.2 建立领导服务支持平台 276

  20.4.3 建立移动分析展示系统 276

  20.4.4 建立与新西城发展相适应的监测平台 276

  20.4.5 建立数据推演模型分析平台 277

  20.4.6 统计数据与规划委GIS 数据深度整合 277

  20.4.7 建立统计数据考评机制,提高数据的质量及利用率 277

  20.4.8 云计算虚拟化采集平台 277

  20.4.9 物联网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277

  20.4.10 建立多终端信息的交互协作平台 277

  20.4.11 构建BPM驱动SOA架构下的统计信息化新格局 278

  第六篇 智慧政府之产业篇

  第21章 我国智慧政府系统建设模式的发展 280

  21.1 主流的智慧政府系统建设模式 280

  21.2 符合我国特色的智慧政府系统建设模式 280

  21.3 地方政府的智慧政府系统建设模式 281

  21.4 基于产业联盟的智慧政府建设模式 281

  第22章 产业联盟模式的特点和优势 282

  22.1 引入标准规范及商业规则 282

  22.1.1 引入统一开放技术标准 282

  22.1.2 引入透明商业规则,提供软件产品交易服务 282

  22.2 联盟机制与智慧政府建设及产业 283

  22.2.1 联盟机制解决分散建设带来的问题 283

  22.2.2 联盟机制促进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284

  22.2.3 联盟机制实现产业及产业链的落地 285

  第23章 产业联盟模式在智慧政府建设中的实践 287

  23.1 区域智慧政府引入软件应用商店 287

  23.2 区域智慧政府建设实例 287

  第七篇 附 录

  附录A 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 290

  附录B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 294

  附录C 关于重视和加快在我国软件产业领域发展开放标准的建议 299

  附录D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重视和加快在我国软件产业领域发展开放标准情况的报告 303

  附录E 信息技术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应用的总体技术要求 305

  附录F 深圳市电子政务应用服务规范 311

  附录G 中关村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创新联盟简介 454

  后记 456

  参考文献 458

[责任编辑:lyy]
转载申明:中国智能化产业与产品网独家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关键词:   

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010-57188978
投稿:zgznhcy@ciiip.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劲松南路1号
网址:www.ciiip.com
关于我们
加为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