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极客公园创新大会在北京开幕,出门问问CEO李志飞作了主旨演讲《AI技术到消费级产品的距离有多远》。他分享了关于人工智能技术在现实中的应用问题。

李志飞谈到,人工智能概念过去两年开始面向大众普及,但是距离现实应用仍较远。人工智能的目的不是把机器变成人,也不是把人变成机器,而是要扩展人类的智能和能力,帮助所有的人提高生活质量。
他认为,人工智能在现实中的应用要注重两大方面:具备自然的交互能力,可以根据场景帮你做推荐。具体到产品侧,需要是一个可交互的设备,可以随身携带,并能连接各种各样的传感器。他表示,现阶段智能手环和谷歌(微博)眼镜都不是最优设备,人工智能技术最好的载体是智能手表。
以下是李志飞的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叫李志飞,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演讲是《AI技术到消费级产品的距离有多远》。
过去两年中,我发现以前学术界的很多术语出现在大众媒体、记者还有工程师的嘴中。比如说神经网络、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人工大脑和基点。所以这两年我觉得是人工智能面向大众普及的最好时代。但是这些术语更多是在我们科技圈里面传播。我一直都在想,它们到底离最终消费者有多远,或者说什么时候机器智能有可能超越人的智能。
这个东西是不是真的那么可信,还是完全脱离我们技术的现实,这个是我们过去一直在思考的一些问题。其实大家对人工智能的热情一方面促进了人工智能在大众中的认知,但这种热情也给一线人工智能从业者带来困扰。
有些记者会问,你们公司做的东西是人工智能的应用吗,我说是啊,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他说如果是的话,你们做的东西和基点所讲的东西差得那么远。因为在他的心目中,只有机器比人还聪明才是智能。但是我们技术现实是不是可以做到这一点?
过去出现很多新的设备,谷歌眼镜、无人驾驶这这一类产品到底离消费者有多远?据我所知,过去两年谷歌眼镜在中国也就卖出了4000多台,你想想我们的手机是多少台,几亿。作为一个一线创业者,一个工程师,我想的是我们的普通用户。你这些东西到底离他有多远,是不是可以感受得到,现在这些东西是非常好的技术,对未来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不是我们一谈人工智能一定就是无人驾驶和机器人呢?这是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怎么样使得AI的技术可以成为我们生活中每一个人、每一天、每小时、每分钟的一部分,而不是离我们特别遥远。
这其实首先就涉及到AI到底是要干什么。上一次我在另外一个活动跟几个做人工智能的一线的科学家有一个活动,AI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当时的讨论基本上有两种形态,一种是把机器变成人,像左边这种。它希望是造一个机器,但是最后长得像人一样,而且越漂亮越好。这是日本非常典型的做法。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我们需要这么多苍井空吗?
另外一个是美国比较典型的,我们是不是把人变成机器,有一个人戴上一个外壳像钢铁侠一样能够飞、跑、跳。但是我想问一下大家,你愿意天天穿着这件衣服到外面跑吗,如果这样的话,你还是一个人吗?这个也不一定。
今天我要从一个从业者比较接地气的做法,重新定义一下什么叫AI。AI不是把机器变成人,也不是把人变成机器,而是我们希望利用AI的技术扩展我们的智能,扩展我们以前做不到的能力。这样AI技术才可以帮助我们所有的人提高生活质量,这才是技术的目的。
具体什么叫AI,我想举几个例子。首先先举两个极端的例子,左边的人他是一个色盲,他是看不到颜色的。但是他戴了一个天线一样的东西,是真的插到脑袋里面,我在美国见过这个人,亲眼见到。他戴了十几年,戴这个东西干吗呢,他其实通过这个设备来接收声音,把声音刺激大脑,转换成颜色,也就是说当他戴这个设备以后,以前不会辨别颜色,但是现在他可以辨别颜色了。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不希望每一个人插一个东西到大脑上。
右边的例子是一个盲人,她看不见东西,由于戴了一个眼睛,这个眼睛有计算机视觉的东西,可以识别菜单和障碍物。通过这个自动识别转换成声音给盲人,盲人虽然看不见,但是因为有刚才的设备,使得他可以重新获得一些基本视觉。
前面两个是比较极端的例子,在我看来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每一个普通老百姓要的更多是一些更普遍的东西。比如说个人助理,或者一些跟健康相关的设备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身体素质。
第三个例子比较有意思,我当时问刚才那个天线宝宝,如果说你还戴另外一个设备,你想戴什么设备扩展以前什么做不到的事情。他说希望戴一个摄像头可以看到后面的事物,我觉得这个特别有意思。摄像头不是那种特别高深的深度神经网络等听起来特别遥远的东西,就是因为这种简单的东西,可能就把人的一些能力扩展了。假如这样的设备比较漂亮,又可以戴在身上,使得你可以看见后面,这岂不是很方便吗。
刚才举了几个例子,在座都是产品经理,我是一个特别宅的工程师。按照这个大思路方式,大家可以想出很多特别有意思的例子。这个AI到底具备什么能力呢?
它应该具备自然的交互能力。它是你的助手,必须理解你的语言,可以跟你做一些简单的对话。
第二是有一些简单的智能,它可以根据一些场景帮你做推荐。如果你找到一个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正有一些特别你一直感兴趣的东西,他就会提醒你这里有一个展览会,你可以去看。它搜集了很多信息,知道你的历史、懂你的兴趣,根据很多场景、时间、地点和周边环境,来给你做一些智能化推荐。
大家可以看到这两个东西都是比较基本,一个交互,一个简单的智能。在我定义的这个AI里面,并不需要它有什么意识,有什么情感,甚至有可能反抗来把我灭掉,我们并不需要像人一样的、特别高维度或者更深层次的智能,而是能够帮助你,而不是代替你的一些东西。
如果说我们的目标是做出这样的产品,那它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属性?首先我认为必须是一个可交互的设备,你要跟它做自然语言的交互。第二必须随身携带,我想做的产品是每天你都可以用的到的。另外一点特别重要的就是它可以连接各种各样的传感器,什么意思呢?在未来,可穿戴设备有很多传感器,但是它们是分开和隔离的,每一个传感器自己有一个APP,有一些交互的东西。但其实非常不接近人的使用习惯,我觉得这个设备首先应该具备连接很多传感器的能力。有了传感器,有了很多算法上的推理,它可以帮你做一些反馈,人在做一些基本的动作时,这个传感器做做一些测量,再做一些反馈,这是我说的AI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什么样的设备是一个最优的设备?使得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提高我们的生活,改变世界。我想讲一下几个例子,手环是不是最优的设备?它可携带,也可以连接传感器,但是在我看来,可能不太适合做我说的事情,因为它没有屏幕,没有交互,没有人与机器对话的东西。
我曾经戴过谷歌的眼镜,也是装逼。但是戴了以后还是有很多问题,它特别吸引人,任何一个地方都会有人对着你拍照。这是一个特别痛苦的事情,它还会发热使你会出汗,在现在这个场景下,在已有的社会价值观下,设备本身的性能确实不太适合做我刚才说的事情。
还有别的各种各样的设备,就是刚才余老师分享了,有杯、勺子、指环,我在美国去过一个大会,基本上可以看到身上穿的所有东西都有可穿戴的。你的背心、鞋垫,手里的指环,在我看来都没法承载我刚才说的AI的主体。
我的思考或者我认为在现阶段比较现实的答案是智能手表。我认为智能手表就是实现我们AI最好的一个硬件体。
接下来我会非常勇敢地邀请我们产品经理来做一个在智能手表上的demo,我们欢迎他。
李伊利(音):大家好,我是出门问问的产品经理,今天很高兴给大家展示一下我们还在开发中的一个智能手表系统。

我手上戴的是摩托360的安卓智能手表,在国内是最火的一款,现在搭载了我们的操作系统。想像一下这个场景,志飞可能5分钟前说我们明天下午三点钟找一个地方跟人聊聊天,这样一个事情扔给我,如果是你以前会怎么样?你会想到电脑上和手机上去查。现在有了智能手表,一切变得更方便。“你好问问,帮我找一下国贸大厦附近的咖啡厅,带WiFi。”
大家可以看到它帮我们找到几个结果,你可以很方便地在几个结果之间寻找。我可能觉得星巴克环境还不错,就决定好这个地方。下一步我给李志飞打个电话,“你好问问,打电话给李志飞”。可以看到手表已经开始拨号了,这个时候我只要拿出手机什么都不用做。跟李志飞确定了地点之后,提醒我一下,你也可以很方便地说,“提醒我明天下午在国贸开会”。这个时候会自动帮你在日历设置一个事件,打开你的手机,你的日历上就自动有一个事件,就不会忘记事情。明天时间到了,我要出门打车,我们的手表一样可以帮你做到。“我想打车到国贸大厦”,这是滴滴打车的后台,正在发布订单。志飞可能着急了,发了一个微信,我们手表也是可以收到微信的。我可以很方便地给志飞回复,“志飞不用担心,我一会就到。”志飞的手机上已经收到给他发的微信。这是我们正在开发的版本,每周会迭代。大家感兴趣可以去我们的公测和内测。
李志飞:非常感谢大家的鼓励。稍微做一个广告,我们这个系统是一个全中文的操作系统,里面大家也看到了,做自然语言的交互,而且有很多很多本地化的服务。刚才展示的只是里面1/20或者1/50的功能,大家可以试一下。
这是某知名科技媒体的评论,其实我们刚才看到智能手表系统是刷在摩托360的。我们是开创了全球刷表的模式,大家过去听说过刷机,可能从来没听说过刷表,谷歌的人看到我们这种方式惊呆了,觉得不可思议,在中国这么快就发生了。
虽然现在大家对智能手表有很多怀疑,包括续航、价格各方面的因素,但是大家不妨想一想2007年的时候,我记得我买了一个iPhone,人家说iPhone可以干吗,他们说iPhone可以上网,我说神经病,为什么要在iPhone上网,我现在就是神经病。我认为智能手表现在处在一个不太成熟的阶段,但是大家一起努力是能变成很power的设备,最后可以成为可穿戴的一个控制中心。
刚才这个智能手表的演示,可能没有无人驾驶那么高端,但是背后用的技术一个都不差,神经网络、自然语言、深度学习和语音识别,全部都是无人驾驶和谷歌眼镜所用的技术,技术还是那些技术,但是更贴近我们个人的生活。
所以未来我们认为在手表上,在你的手腕上你可以做很多很多事情,真正能够帮助你增强你的智能。有了这样一个设备,你可以做很多以前做不到的事情,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