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化产业与产品网讯:跨界创新,智慧融合。2015年1月23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起主办,得到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电子学会、中国认知科学学会、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中国兵工学会支持的全国首个智能机器人创新联盟在北京成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产品与产业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韩力群教授介绍了联盟筹备和章程起草情况。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院士、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济南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吕建涛常务副主任、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郭戎秘书长、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钟廉董事长、深圳市银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张国栋副总裁分别做了主题发言。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院士被推举为联盟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产品与产业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韩力群教授被推举为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揭牌仪式后,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与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济南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全国智能机器人创新联盟与人民邮电出版社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来自全国相关部委行业组织、50多所高校及院所、23个机器人创新团队、30多家机器人研发(制造)企业和投融资机构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了活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刘宏教授主持了全国智能机器人创新联盟成立大会。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刘宏教授主持联盟成立大会
围绕智能机器人产业的跨界创新与融合发展等新思路,李德毅院士智能车创新团队、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谭民研究员机器人创新团队、北京理工大学黄强教授机器人创新团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田苗教授机器人创新团队、哈尔滨工业大学赵杰教授机器人创新团队、山东大学李贻斌教授机器人创新团队等纷纷表示,要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和特色,以机器人为载体,以联合创新为宗旨,突破地域、单位、领域、技术的界限,将创新、研发、成果转化、投融资等各方力量整合成一个高效务实的创新体系,呼吁尽快形成一种科研、产业、资本深度合作、创新链条更加灵巧、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加快的我国机器人产业的新型创新机制。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与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济南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合作协议
李德毅院士在讲话中指出: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产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机器人和智能化产业将成为未来科技发展的主流方向。但是,我国智能机器人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产业发展速度慢、核心技术薄弱、市场份额和附加值较低,为了奋起直追,全国智能机器人创新联盟要形成抱团发展、结盟而行的大趋势,做强做实联盟作为创新主体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并强调全国智能机器人创新联盟应具有五个突出的、不可替代性的优势特点:

全国智能机器人创新联盟与人民邮电出版社签署合作协议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院士做大会主旨演讲
新模式一:加盟成员都有明确的机器人载体
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我国将成为机器人的最大市场,要体现我国工业机器人、农业机器人、医疗和康健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太空机器人和国防机器人领域的最高水平,抢占技术和市场制高点。我们可以座而论道和学术交流,但不能仅仅是座而论道和纯学术交流,也不能仅仅是纯计算机仿真。加盟成员要接地气,强调要有典型的物理载体展现,能够让机器人更好地动起来,便捷,安全,节能,可靠,环保;让机器人真的活起来,能说,会听,有情感,能交互,能体验;让机器人更聪明,更智慧,有感知力,有创造力,能自学习,有个性,有人味。联盟重视跨界创新,重视发明专利,重视工程实践和试验数据支撑,重视集成和原型,重视机器人能力比较,重视产业化前景和投资回报。
新模式二:全国机器人领军团队的跨界创新
破除体制障碍和学科障碍,强调人不强调单位,强调应用不强调学科。中国智能机器人领域的院士、863专家、长江学者、杰青、千人计划学者、万人计划学者、重点学科/实验室学术带头人等领军人才,工程师、企业家和投资家,都以团队名义加盟,是全国智能机器人领域高端人才团队的一次跨界聚集。联盟由全国多个一级学会支持。
新模式三:“市场-资本-研发-人才-政策”组成完整创新链
机器人产业发展不仅需要要素创新、协同创新,更需要创新环节的整体互动和良性循环。联盟提出通过若干条创新链,将加盟单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每一个成员提供实质性交流、展示、合作的机会,让加盟成员获得实惠,避免假大空的局面。
新模式四:创立全国智能机器人技术交易所打造成果转化平台
尝试建立智能机器人技术领域的“京交所”、“上交所”、“深交所”,突破高校科研机构创新成果、核心技术与机器人产业、市场之间的屏障填补两者之间的鸿沟,形成专业、透明、公平、高效的机器人技术交易平台和机器人研发基地。
新模式五:培育创新生态环境,打造联盟品牌活动
我们是一个草根群体,联盟成立的目的是避免低水平重复,共享创新思想,尊重知识产权,长我一技之长,推动经济发展,跨界创新,抱团发展,结盟而行。联盟的灵魂是创新,创新常常是在合适的土壤、阳光、雨露等环境下不经意开放的花朵。要大力培育创新的生态环境,与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媒体合作,创办“智能机器人名家大讲堂”、“机器人剧场”;与地方政府和相关联盟合作,创办“智能机器人杰出讲师团”,通过全国巡讲,联系产业、服务社会、培养人才,拓展联盟发展空间;与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一年一度的中国智能博览会紧密结合,突出机器人展区,突出“智能体验,智慧生活”的人工智能学会品牌,逐步打造以机器人为主角的万台机器人博览会;鼓励大学创办机器人学院,促进机器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