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车,选择目的地后,汽车自动将乘客送至目的地,全程无需人工操作,这是2015上海车展上不少车企绘制的远景图。像手机一样,汽车正在经历一个变成巨大的移动终端的过程:车展上,汽车的智能化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共同认知,甚至还有互联网企业做好了“跨界”的准备。
红旗集团本次车展亮相的全新智能互联系统,就包含了手机叫车、自动泊车、自动驾驶和编队跟车在内一系列功能。日本知名零部件制造商爱信集团也在本次车展上展出一系列低速无人驾驶技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预计2022年可以实现量产的IPA泊车辅助系统,操作者只需关注周围环境是否安全、注意车速,就能实现解放双手的一键自动泊车。
此前,沃尔沃全球首个大规模公共自动驾驶项目“Drive Me”也引发了业界关注,这一项目在北京的西六环高速公路上成功实现实路测试,驾驶员松开方向盘,双脚脱离油门,而车却依旧稳当地以70公里的时速向前,累计行程达1200公里。
“当我们汽车消费的主体由60后、70后转为80后、90后,创新成为行业的主旋律,不是哪个企业,都在喊创新、变革,也是适应消费主体的变化,我们市场环境变化了。”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品牌经理丁彬对记者说。
记者采访发现,无论是沃尔沃、雪佛兰等海外品牌,还是长安、红旗、上汽等本土品牌,都在蜂拥研发自动驾驶技术。业内人士看来,随着传感器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测量技术发展,作为未来汽车关键趋势之一的自动驾驶已“渐行渐近”。
当前,以智能生产、智能工厂、智能物流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4.0”概念,正在影响全球工业制造业,而作为制造业的典型代表,汽车行业对这场技术革命的第一反应是对智能互联领域的创新开拓。专家指出,智能互联汽车是汽车产业发展必然趋势,它必将改变汽车产业生态,倒逼汽车产业升级,且将促进中国汽车“走出去”参与全球市场竞争。
而在这场愈演愈烈的竞争中,还有一位新加入的竞争者也不容小觑——互联网公司。对于不少互联网企业而言,汽车正在变得越来越像一个大型移动互联网终端。近期,中国互联网公司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集体“入场”,宣布进军“互联网+汽车”领域。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表示,智能互联汽车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非传统汽车业修修补补就能实现,而是需要改变思维,没有包袱的互联网企业在这方面甚至更有优势。
此前宣布进军汽车行业的互联网企业乐视网,在本次车展上展示了与北汽合作推出的第一部概念车。另一家互联网企业上海博泰集团也发布首台智能概念车,新车集成了人机交互界面、智慧科技、自动驾驶、云端数据等技术。
瑞银亚洲汽车行业研究主管侯延琨指出,互联网企业进入汽车行业,目标是控制整个仪表盘,把仪表盘做得更人性化、简单化,这包括怎样控制温度、怎样卫星定位等。“此外,互联网企业还能够更好的利用技术采集多重数据,进而分析得出顾客的驾驶习惯、驾乘偏好,实现汽车的‘私人定制’。”
“未来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将为GDP贡献3万亿元产值,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产业与不断增长的汽车市场有效的交融,将会催生巨大的智能互联汽车新生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乐观地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