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化产业与产品网讯:在自然灾害之后用机器人来寻找灾民早已是不足为奇的事情了,在一些记录片中机器人就经常被送到那些相对于救援人员来说危险的地方去。这项技术经常被提到的重点研究领域是环境鲁棒性、控制和自主性,但是来自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智能系统实验室和瑞士国家研究能力中心机器人学的一支团队正在另外一个领域努力,如何使飞行机器人易于运输和快速部署。

在一篇论文中,研究团队描述了他们怎样来打造一个快速自部署的折叠四轴飞行器。这种可折叠的天线平台一般使用光束或可拆卸的附件(比如,DJI的可展开翼系类和SenseFly公司的eBee飞行器),这需要用户操作,来减缓过程,而且还有可能带来人为的操作错误。这里介绍的自部署臂从收好到完全展开只需要0.3秒,意味着多个飞行器可以在短时间内完全部署好。
这个折叠飞行臂用一个磁铁吸住,通过推进器产生的力矩和冲力可以挣脱磁力,这样当四轴飞行器一打开飞行臂就部署好了。为了研制这样一个简单的机构,设计团队仔细考虑了飞行臂的摆放位置。利用推进器产生的力矩,这个折叠臂平行于推进器的轴。
这个可折叠结构飞行臂可以使飞行臂绕中心控制部分折叠起来,使该飞行器相比同等重量的飞行器体积减少近三分之一。为了制造这种折叠结构,飞行臂由一种叫做Icarex的轻质布料上涂上一层0.3mm的玻璃纤维构成。两个2D结构的垂直对折可以使飞行臂收起来。但电机启动后,推进器产生的力使飞行臂挣脱磁力后进入展开状态。第二组磁铁吸引拉回展开的飞行臂,这样无需笨重的锁定机构就可以得到一个3D可折叠机构。
目前这个可折叠的四轴飞行器还没有自动“折叠”模式,意味着飞行臂必须要人为折叠起来。然而在部署阶段,速度对于搜索灾民来说至关重要,这种机构可能还会是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