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在大会上致辞
7月26日上午,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的指导下,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起主办、CSDN承办的2015中国人工智能大会(CCAI2015)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这次大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和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的研究及应用,旨在打造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最大规模、规格最高的学术和技术年度盛会。
大会邀请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谭铁牛;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吴信东;IBM中国研究院大数据及认知计算研究总监苏中作主题报告,并有近40位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和业界精英作为大会嘉宾发言。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马少平教授主持了7月26日的大会。1000余位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听众出席了本次盛会。
谭铁牛院士首先作了“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与展望”的主题报告,从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与现状、发展趋势与展望、机遇与挑战以及关于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思考进行了探讨,同时也汇总了国家政策层面的一些新的利好面。互动问答环节,大家踊跃提问,针对人工智能的疑惑与谭院士进行了交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 谭铁牛
徐扬生院士给大家带来了“机器人:从动作到智能”的精彩报告,详细介绍了爬树机器人、书法机器人、救援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以及全方位转向车等机器人的研究成果与设计思路,强调在考虑智能问题时要注重感知与认知,并就智能来源、智能可扩展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听众就国内机器人创新模式、市场影响、机器人模块化定制等问题与徐院士进行了互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 徐扬生
苏中博士作了从“WATSON到认知计算”的主题报告,介绍了IBM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成果,苏中认为认知计算需要左右脑的结合,左脑偏逻辑,计算的比较多,右脑偏认知。报告还描述了WATSON上的几个发展方向包括类脑的计算机体系架构、结合大数据的理解以及新一代的人机交互技术及未来的场景应用等。
IBM中国研究院大数据及认知计算研究总监 苏 中
下午的分论坛环节由“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两个专题构成。
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宗成庆主持了“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开放式讨论专场论坛,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成林、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主任李航、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于剑、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智能科学系教授查红彬、微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周明、京东智能通讯部总监刘丹等专家与大家齐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的概念、深度学习、关于自然语言理解、关于图像视频分析、关于智能系统、关于跟踪与坚守等七个话题各抒己见、舌战群雄。
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 宗成庆
微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自然语言计算组经理 周明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于剑
京东智能通讯部总监 刘丹
全体互动讨论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胡德文主持了“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开放式讨论专场论坛,中科院自动化所脑网络组研究中心主任蒋田仔、重庆邮电大学教授王国胤、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李远清、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孙富春、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 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成员姚力、苏州思必驰联合创始人俞凯、京东数据与机器智能部负责人杨洋等嘉宾,围绕类脑智能、混合智能及应用场景三个话题,和与会者作了深度而热烈的交流。
中科院自动化所脑网络组研究中心主任 蒋田仔
重庆邮电大学教授、计算智能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主任 王国胤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李远清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 孙富春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姚力
苏州思必驰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 俞凯
京东数据与机器智能部负责人 杨洋
大会第一天嘉宾与听众充分融入其中,茶歇期间参会听众与嘉宾畅所欲言,氛围浓厚。期待第二天更精彩的报告与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