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化产业与产品网讯:文物发掘后陈展于博物馆内,其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等一系列环境都会发生变化,如果不及时采取防护措施,文物损坏程度就会加剧。
8月7日,由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与安徽中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制开发的文物保护微环境智能测控系统及相关产品正式对外发布,该系统实现了对文物微环境的精确测量监控与调节控制,将成为馆藏文物新保护神。
据《全国馆藏文物腐蚀损失调查》结果显示,50.66%的馆藏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损害,其中重度以上腐蚀的馆藏文物超过200万件,高达16.5%。这与全国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保护文物的水平较低,不具备自主监测控制的功能有关。
据介绍,文物保护微环境智能测控系统采用微环境温度湿度测控技术,保证温度湿度稳定在要求范围内。其微环境光照度测控系统,可以精确地监测展柜内的照度、紫外线强度及其累积量。展柜微环境气体测控系统,则可精确检测展柜内甲醛、PM2.5、氮氧化合物以及多种气体的含量。这些通过传感系统实时感知、采集的环境监测信息,经嵌入式系统的信息预处理后通过无线通讯网络传送到用户终端,并提供综合监控信息化、温湿度差异化控制、湿度智能分配、空气净化、智能照明、无线安防等一系列解决方案。
项目负责人、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张辉表示:“用户或系统可以根据监测数据主动下达调控指令,从而非常精确地完成文物微环境的测量与调节控制,实现服务系统的信息化远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