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机器人网讯:智能服务机器人作为机器人产业的新兴领域,高度融合智能、传感、网络、云计算等创新技术,与移动互联网的新业态、新模式相结合,为促进生活智慧化、推动产业转型提供了突破口,引领服务模式实现“互联网+”变革。
“互联网+”基因
信息技术革新催生新型智能终端的兴起。相较工业机器人而言,在非结构化环境工作,智能服务机器人具有更为灵活的智能化特征和服务特性,能够实现感知、决策、执行的系列功能,是一种新型的智能终端设备。智能终端经历了以PC为代表的个人计算机时代和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智能设备时代。随着机器人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传感技术、智能技术、网络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持续突破,以智能服务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新型智能终端逐渐兴起,在应用场景、应用模式方面更为多元便捷,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新蓝海,是下一代连接人类与互联网的终端设备。
应用升级推动“互联网+机器人”步入家庭。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持续升级,以及信息消费、宽带中国、智慧城市、智慧家庭战略的不断推进,以智能服务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服务产品对提高生活品质、促进生活方式智慧化的作用日益凸显。智能服务机器人在养老看护、医疗保健、情感关爱方面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其与互联网的融合创新,将推动智能服务机器人步入家庭,解决居民实际的生活需求。
服务机器人 智能服务机器人成为互联网巨头竞逐的新焦点。当前,智能服务机器人正处于产业发展初期,广阔的市场前景致使科技巨头和各大互联网公司竞相布局,抢占战略制高点。谷歌相继收购Schaft、RedwoodRobotics、IndustrialPerception等9家机器人公司,在类人型机器人制造、人工智能、机器人协同等方面布局。不仅如此,谷歌还积极研发超快“量子计算机芯片”,使用亚原子粒子编码数据,显著提升计算速度,为机器人提供“智慧大脑”。百度成立的深度学习研究院,在语音识别、文字识别、人脸识别、异构计算、图像搜索等方面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Facebook与纽约大学数据科学中心合作,共同探究数据科学、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并且成立了新的人工智能实验室。
产业发展初具雏形
产品功能持续升级,应用范围逐步扩大。以家庭智能服务机器人为例,按功能可分为居家养老类、社区服务类、家政清洁类和教育娱乐类。其中,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老人助行机器人、上海弗徕威的社区监控管理机器人、苏州科沃斯/深圳银星科技的扫地机器人、北京紫光优蓝机器人都是其典型代表。按形态可分为硬件型和软件型,其中软件型机器人的代表是上海小i机器人,在语义理解、人工智能方面拥有多年技术积累,其智能客服、智能知识库、智能搜索产品得到广泛应用。当前,家庭智能服务机器人在扫地机器人、擦窗机器人等领域发展较早,基础较好,全球领先的机器人解决方案公司iRobot主打扫地机器人产品,2015年第四季度营收2.06亿美元,同比增长29.6%。世界机器人协会IFR预测,2013-2016年全球家庭智能服务机器人销量将达到1500万台,世界服务机器人2018年市场规模是2014年的五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