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务 > 专家智库 > 正文

电子工程学院焦李成教授

2014年04月02日    来源:西电科大报     
944

  记者:历经半个世纪的变迁,今天的电子工程学院在教学、科研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硕果累累,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焦李成:电子工程学院前身是1952年由著名电子系统专家孙俊人院士、毕德显院士领导建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学院的雷达工程系。1980年将电子工程专业、雷达工程专业合并为电子工程专业,加上原有的信息工程专业和新建的自动控制专业、工业自动化专业组建为电子工程系;1993年9月由电子工程系、电子工程研究所、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研究所共同组建为电子工程学院。1999年6月由原电子工程学院、微波电信系和天线研究所合并组建成新的电子工程学院。

  目前学院有教师284人,中科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5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拥有信号与信息处理(全国评估第一),电路与系统 (全国评估第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全国评估第五)三个国家重点学科,含金量很高;建有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天线与电磁散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科研成果奖231项,其中国家级10项,省部级9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7项、省部级8项。三年来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3篇。九五期间年均科研经费超1000万元,十五期间年均科研经费超3000万元,2007年科研经费达7800万元。

  电院的校友中有相当数量的将军、研究所所长、总工、总设计师、高校校长、企业家。代表人物有保铮院士、王越院士、郭桂蓉院士、张锡详院士、包为民院士、张尧学院士、李建博士、王革博士和企业家柳传志等。

  记者:五十年来电子工程学院不断发展,人才辈出,我们的经验是什么?

  焦李成:总结这些年来学科发展、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经验,我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保持、发展、踏实。这三方面是相互结合的。

  一是保持。电子工程学院的发展壮大经历了多次大的合并、调整,但优良传统的传承从未断线,而且能在发展中不断吸纳和发扬好的传统。从毕德显先生到保铮院士,一直保持着从部队而来的优良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事实证明,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发展道路,符合西电的特点。

  二是发展。回过头来总结电院这些年的发展,原因在于加强了基础、强调了团队。传统团队的保持和发展,是电院保持和发展的基础。年轻团队的崭露头角,为电院的发展增加了新的活力。团队发展起来,其中一批有潜力、年富力强的青年学者、博导都成长起来。同时,学院着眼于可持续发展,核心发展,注重激励刚刚起步的年轻人,政策上向他们倾斜,通过指标体系考核引导他们走教学、科研并重的发展道路,支持他们成长为中坚力量。良好的人才梯队已经建立起来。

  三是踏实。不光要想,更重要的是做。“欲则立,不欲则废”。学科的建设、专业的发展要谋划,更要敢于争先,全力以赴。学校要办成研究型、开放式、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各学院就要办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的学院。电院责无旁贷,首当其冲。

[责任编辑: wj]
转载申明:中国智能化产业与产品网独家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010-57188978
投稿:zgznhcy@ciiip.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劲松南路1号
网址:www.ciiip.com
关于我们
加为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