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务 > 专家智库 > 正文

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曹元大教授谈中国软件

2014年04月02日    来源:新浪科技     
1461

  业内专家曾预言:中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没有赶上,第二次工业革命也没有赶上,那一定要在信息时代有所作为!可现在情况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至少印度等国目前已经跑到了我们前面。更不容忽视的是,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必争的焦点和战略制高点,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软件产业的落后,必将导致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全面落后。

  场发展与人才培养

  据2003年《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的一份统计数据表明,2002年全球软件收入为6965亿美元,其中我国软件产业销售为133亿美元,只占全球总额的1.91%,相当于美国的1/21,日本的1/5,甚至比韩国还低0.51%。特别是从总量以及所占比例来看,我国软件产业占全球市场的份额虽然与印度、韩国所占的份额相差不多,但是一旦考虑到产品质量、规范程度、软件出口等因素,差距仍然不小,这与我国作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很不相称。

  那么,我国软件业的问题到底在什么地方?软件人才如何培养?中国软件怎样才能有所作为?为此,我们采访了软件行业著名专家、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常务副院长曹元大教授——

  1、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的成立将促进我国软件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但软件学院和大学计算机专业必需适机整合优势!

  ——曹元大:中国软件人才的培养和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要重视,但是急不得的。另外软件人才的培养要和软件产业的发展同步,要和国家政策和体制改革同步,否则这个事情只能是一句空话。为什么做示范性软件学院?教育部的初衷就是为我国加入WTO,为“培养高层次人才、培养实用型人才、培养国际化人才”做准备。国家不可能拿一个计算机系来做示范,所以就划出来一部分来做软件学院。不过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因为计算机系和软件学院毕竟是一个学科的东西,把一个学科分成两部分来做,如果资源不能共享的话,势必造成资源上的浪费。这种模式是中国独存的,在国外没有先例。不过计算机系培养人才和软件学院是有区别的,计算机系比较侧重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而软件学院则比较侧重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软件学院的办学目标很明确,就是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市场化的软件人才。当然,软件学院是中国特殊情况下的特殊产物,中国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教育也应该做相应改革,面对WTO的中国教育应该是怎样一个模式,示范性软件学院就是一个尝试。软件学院在原本计算机系的基础上作了一部分调整、明确了它的发展目标,这一方面是对的,不过毕竟软件学院和计算机系是一个学科,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还是要合并在一起的。

  2、对软件人才的培养,必须把握高校与企业的结合;必须符合当前软件市场需求,这就要求“软件教育和软件技术必须同步发展”!

  ——曹元大:一位企业家曾经这么说过:“高等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说客气点,是‘半成品’,不客气地说就是‘废品’!我们不经过半年甚至数年的再教育是用不上的。”他的话虽然有点过激,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揭露了高校教育中存在的几个方面的问题:高等教育教材本身就落后,“如何把教育和技术发展同步起来”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软件学院在这方面给予了重视,我们要把教育和工业结合的“度”把握好。另外,中国的软件产业本身就发育不良,软件企业往往只在乎利益最大化,很少在意对人才的培养,无法从深度和宽度上培养人才。如何来调整和把握高校与企业的结合是软件学院应该重视的问题。

  我国软件人才教育问题在于过分的强调研究型方向,教育的本质就是要服务于社会的,包括研究型人才本身也是要服务于社会的,高校培养的人才如果无法落地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中国软件如何才能有所作为,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找到我们自身发展的优势。比较而言,软件更依赖人力资源,而中国的软件人才是有潜力可挖的。这点在国外很明显,美国的软件业华人占很大的比重。因此,中国软件业要实现突破首先要从软件人才抓起,并且要突出适应中国市场的“本土化”,特别是要避免软件人才的流失。

  所以,“如何把教育和技术发展同步起来”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这一点在国外,如印度,就做得很好,印度开始时是培养了一些人才在美国等地做软件开发,继而在当地形成了一些影响力,然后以这些人为核心,逐步形成了印度软件外包业务的发展,有了这样一个软件外包起始、发展的过程后,他们才开始培养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人才,通过这种以市场需求为指导的培养模式,印度的软件产业逐步做了起来。

  3、中国的软件教育一定要和中国的软件产业同步发展,才能避免“计算机专业学生求职难与软件企业找人难”的矛盾局面

  ——曹元大:“计算机专业学生求职难与软件企业找人难”的问题不全在学校,还在于中国软件产业如何发展。因为如果中国软件产业没有发展,企业里只有一些技工层次的活,那学校培养了学生也用不上。中国的软件教育一定要和中国的软件产业的发展同步,市场和企业需要高校培养这样的人才,到了社会上正好适合;如果超前培养了,到了社会上没有那样的活给你干,那你也没有办法。实际上现在要说中国的软件人才奇缺,这样的说法我认为是不准确的。现在中国软件人才面临的是两个问题:第一是外流,前几年毕业的清华北大的软件人才基本上都出去了,是我们国家培养的人才去了国外给别人发展去了;再一个是埋没,有些人才完全可以做更高层次的工作的,可是由于中国企业的发育不良,没有这样的工作可做,没有这样的机会发展。中国软件企业要发展,那么这几个方面的发展都是要跟上的。

  现在很多人在会上说:中国软件人才奇缺。可是去年就出现了毕业生和就业岗位1:18的问题!当然了,这里有教育组成的问题,可能你教育出来的人企业并不需要;还有就是企业的问题,去年有很多企业不进人,首先大环境是美国“9.11”以后很多企业不景气,企业都在裁人;另外社会上需要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于是就共同导致了去年这个问题的发生。中国的软件企业在短时间内要拉起来是不容易的,不过总体前景是好的,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软件行业是一个创新意识强、发展节奏快的行业。培养软件人才,关键要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这既需要政府方面的引导,也需要社会和企业组织举办这方面的活动来激发软件青年的创新创业意识。

  ——曹元大:相对于国外IT青年创业成功者较多的局面,中国IT青年在这一领域则相对沉寂了许多,导致这种缺憾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中国青年的自主创新创业意识有待激发。二是大量软件人才的外流,使我国软件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人才断层的现象。这对于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个很大的缺憾。

  所以,中国软件产业的振兴,全社会都应格外重视软件青年的成才与发展,在政策上应对软件青年进行支持,鼓励青年在软件产业方面积极创新和创业,这样,不仅可为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培育力量,同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比较突出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此次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单位共同举办的“中国青年软件振兴计划”,就很有意义,也很有魄力。所以我们北理工软件学院也很积极参与,同时也鼓励我们的学生积极登录www.2688.com参加知识竞赛,检验一下自己基本知识掌握得怎么样;鼓励他们参加软件设计大赛,这是一次很好的创新创业的机会。我认为这样的活动意义在于两个部分,一部分就是要鼓励青年做一些软件出来,鼓励他们创新创业,进一步建立他们的软件企业;另一部分就是通过此次赛事发现一些软件人才,更要发现一些软件企业家。中国软件业的发展,除了需要一些优秀软件人才外,还需要一些优秀的软件企业家。

  国家在飞速发展,软件产业应当有所作为。近两年,国务院先后颁布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和《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2002—2005)》等文件,这些政策性措施对于积极推动国内软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软件业将因此获得更有利的发展环境。所以,中国软件业应该积极借此东风,真正做大做强,以星星之火点燃中国软件产业的燎原之势。

[责任编辑: wj]
转载申明:中国智能化产业与产品网独家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010-57188978
投稿:zgznhcy@ciiip.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劲松南路1号
网址:www.ciiip.com
关于我们
加为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