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科普博客 > 创新驱动 > 正文

钟义信:智能机器人不会“反仆为主”

2014年05月20日    来源:中国智能化产业与产品网     
2560

  中国智能化产业与产品网讯:针对科学家担忧《机器将超越人类智慧》的文章,援引部分科学家的观点称,人工智能的继续发展可能会超出人类的控制。“现在的‘仆人’或许变成未来的主人。”

  近日,中国智能化产业与产品网走访了著名学者钟义信教授,就科幻作品曾赋予人工智能的未来无限可能,如何去化解大家的忧虑和疑问进行了一番探究。

  “比人厉害的人工智能机器,无论从技术上还是科学上,都是无法实现的。”著名学者钟义信教授说,目前,国际上人工智能的研究思路主要有四个,即结构模拟、功能模拟、行为模拟和机制模拟。但每种研究方式都不可能制造出人们所担心的“无限强大的智能机器人”。

  “结构模拟的方式仿造人类大脑的结构,即使人类能够仿造出由数亿个神经元组成的复杂的人脑结构,但是人脑如何工作的学习机制还是不能为人类探究清楚。而功能模拟的实现过程需要为智能机器中输入足够的知识,这也就决定了功能模拟面临着知识无限发展、无法做到同步的瓶颈。行为模拟实现的只是浅层智能。”钟义信说。

  而迄今为止,最为全面本质的研究方式——机制模拟,也受困于对创造性思维机制无法探究清楚的终极困境。

  “‘灵感’‘顿悟’等创造性思维过程至今也不为人知,而且也不可能被人类彻底探究清楚。”钟义信认为,人们只能无限逼近对创造性思维本质的探究,但是无法完全了解清楚。人工智能所实现的功能和行为都是来自人的设置和规定,它本身不会具有创造性思维。“不能自主定义问题、不能自主设定目标,无法表现创造性思维,”钟义信说,“所以,对人工智能不必杞人忧天。”

  但也有学者提出,人工智能经过50多年的发展历程渐渐呈现出“智能科学”的新方向,即脑科学、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学科共同研究的交叉学科。

  “人的智能与机器结合,要发展出超越人类的智能机器人不是没有可能。”致力于“智能科学”研究的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史忠植认为,诸如将芯片植入人脑,由脑电波控制的方式可以将人脑的高智能与计算机的高性能结合。按照这种思路和方式,未来人机结合的智能机器人要超越人类的可能性非常大。

  但是,智能科学的发展目前还非常初级。“它的发展受制于其他学科的发展,如脑科学、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等等,这些学科的研究目前都有很长的路要走。”史忠植说,人们所忧虑的情况都是猜测,现实的发展还远远没有达到人们忧虑、恐惧的阶段。

  无论何种发展思路和前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都是为人类造福。“技术本身是中性的,技术产生怎样的作用,决定者还是人。”钟义信说,“发展人工智能的科学伦理问题可以探讨,但不是现实紧迫的。目前,人们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发展人工智能而不是限制。因为这是科技发展的核心、前沿和制高点,是未来信息科技最精彩的部分。”

[责任编辑:Robot]
转载申明:中国智能化产业与产品网独家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010-57188978
投稿:zgznhcy@ciiip.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劲松南路1号
网址:www.ciiip.com
关于我们
加为微信好友